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洋热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洋热浪(英语:Marine heatwave;简称:MHW)是指特定海域的温度高于该季节平均温度的现象。[1]海洋热浪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锋面等短期天气现象、厄尔尼诺事件等季节性、年度或十年模式,以及气候变化等长期变化。[2][3][4]海洋热浪可能冲击生物多样性,例如造成珊瑚白化、海星消耗性疾病、[5][6]海洋生物大规模死亡[7],或产生有害藻华。[8]与陆地上的热浪不同,海洋热浪可以延伸数百万平方公里,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数年。[9][10][11][12]

重大海洋热浪事件,如2002年大堡礁热浪、[13]2003年地中海热浪、[7]2012西北大西洋热浪[2][14]和2013-2016东北太平洋热浪[15][16]都对这些地区的海洋和生物条件产生了巨大和长期的影响。[7][8][17]
2022年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至少自2006年以来,甚至自1980年代以来,海洋热浪更加频繁、更加强烈,且持续时间更长,很可能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注 1][18]:381这证实了早期的发现,例如《2019年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中指出:“几乎可以肯定”全球海洋吸收了我们气候系统中90%以上的多馀热量,自1982年以来,海洋变暖的速度增加了一倍,海洋热浪事件的频率也增加了一倍。[19]
Remove ads
定义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对海洋热浪的定义如下:“在一段时间内,水温相对于历史上该季节的温度而言异常温暖,并且这种极端温度持续数天至数月。此现象可以在海洋的任何地方发生,规模可达处千公里。[注 2]”[20]
另一份出版物对异常温暖事件的定义如下:如果一个事件持续五天或更长时间,且温度高于基于30年历史基准期的第90百分位数,则被视为海洋热浪。[1]
类型

对海洋热浪的定量和定性分类确立了海洋热浪事件的命名系统、类型和特征。[1]
命名部分采用地点和年份,如Mediterranean 2003 (2003年地中海热浪)。[21][7]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比较每个事件的驱动因素和特征,以及海洋热浪的地理和历史趋势,并且能够在发生海洋热浪事件时轻松的沟通。[21]
至于规模分类,则有第1级至第4级。1类为中等事件,2类为强烈事件,3类为严重事件,4类为极端事件。该分级系统主要以海面温度异常作为定义指标。但随著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包括类型和特征。[21]
海洋热浪的类型有对称型、缓慢型、快速型、低强度型和高强度型。[1]海洋热浪事件可能有多种类型,例如同时为缓慢、高强度。海洋热浪事件的特征包括持续时间、强度(最大值、平均值、累积)、缓解速度、影响区域和频率。[1]
Remove ads
成因

海洋热浪事件的成因可以分为在地性、遥相关和区域气候模式。[2][3][4]有两种对这些成因的定量测量,以识别海洋热浪、平均海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2][4]
在区域层面,海洋热浪事件主要由海洋平流、海气通量、温跃层稳定性和风应力主导。[2]而遥相关指的是地理上与遥远区域互相关联的气候和天气模式。[24]对于海洋热浪来说,遥相关中以大气阻塞/下沉、喷射气流位置、海洋克尔文波、区域风应力、地表气温以及季节性气候振荡为主要因素。这些过程导致了区域性暖化趋势,显著影响著西边界洋流。[2]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等十年期振荡一类区域气候模式导致了东北太平洋斑点等海洋热浪事件。[25]
在生物地理区域或整个地球范围内作用的成因包括十年级振荡,如太平洋十年级振荡,以及由于气候变迁导致的海洋暖化。[2][4][19]
两半球中纬度碳汇海域和热带太平洋上升流区碳排放区已被确定为持续性海洋热浪发生区。目前正在研究这些区域空气-海洋气体交换现象。[26]
科学家预测海洋热浪的频率、持续时间、范围和强度将继续增加。[27]:1227 这是因为海面温度将随著全球暖化继续上升,因此海洋热浪的频率和强度也将增加。海洋暖化的程度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情形,因此与人类习习相关。简言之,温室气体排放越多(或减缓措施越少),海表面温度上升就越多。科学家已经计算出以下数据:在低排放情景(称为SSP1-2.6)下,平均海表面温度将相对较小(但仍然显著)的增加0.86°C。但在高排放情景(称为SSP5-8.5)下,温度增加将高达2.89°C。[27]:393
在低排放情景下对海洋热浪的预测是,它们可能在2081年至2100年比1995年至2014年间“频率增加四倍”,而在较高排放情景下则可能增加八倍。[27]:1214这些排放情景被称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这些预测使用一种名为CMIP6的数学模型进行。这些预测是针对未来时段(2081年至2100年)的平均值,与过去时段(1995年至2014年)的平均值进行比较。[27]:1227
许多物种在海洋热浪事件过程中已经历了这些温度变化。[1]随著全球平均温度和极端高温事件的增加,沿海和内陆社区面临著许多增加的风险和健康影响。[28]
Remove ads
事件列表
自1904年以来,英国伊林港就有海面温度记录[4]并通过NOAA、NASA等全球组织继续测量。可以确定从1925年至今发生的事件。[4] 然而下面的列表并不能完整代表已记录的所有海洋热浪事件。
Remove ads
影响
热环境变化可能对陆地和海洋生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7][28]海洋热浪事件已被证明会加剧栖息地退化、[33][34]改变物种范围分散度、[17]使对环境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渔业的管理变得复杂,[15]导致物种大规模死亡[7][8][5]甚至重塑生态系统。[13][35]
热环境的改变不只早成栖息地退化,有时甚至会导致海草床、珊瑚和海带森林等生物栖息地的完全丧失。[33][34]这些栖息地原本是极富生物多样性地方,甚至包含了海洋很大一部分的物种。[17]洋流系统和当地热环境的变化使许多热带物种的活动范围向高纬度移动,而温带物种则失去了原有的空间。大范围的变化以及有毒藻华的爆发已经影响了全球许多物种。[8]随著这些受影响物种跨越固有边界迁移和食物链的变化,原有的秩序和规律日益凌乱。
生物多样性下降与海面温度的升高有关,例如2003年地中海热浪中有25种底栖物种大规模死亡、亦有海星消耗性疾病和珊瑚白化事件。[5][7][17]2015年至2019年,地中海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异常海洋热浪导致连续五年大规模海洋生物死亡。[36]更频繁和更长时间的海洋热浪事件的影响将对物种的分布产生巨大影响。[19]
Remove ads
大多数的证据都证明高温是造成珊瑚白化的主因,1979—1990年期间发生超过60种诱发珊瑚白化的因素[37][38]。历史上有纪录首次发生大规模的珊瑚白化现象是在1980年代早期,而首次全球性的白化现象是从1997年夏季持续至1998年。
根据詹姆斯-库克大学ARC珊瑚卓越研究中心休斯教授的说法,对汤斯维尔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的大堡礁北部和中部84种珊瑚进行调查,有35%的珊瑚现在已死亡或正在死亡,由于全球暖化,连续第三年澳洲大堡礁出现大规模珊瑚白化现象[39]。2016年,记录了持续最久的珊瑚白化事件。[40] 这起事件是由圣婴现象引起。[41] 在此期间,全球70%以上的珊瑚礁遭到破坏。[41]
科学家认为,已知最古老的珊瑚白化发生在泥盆纪晚期,也是由海面温度上升引发的。它摧毁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珊瑚礁。[42][43]科学家正在研究海洋热浪如何影响大气条件。研究发现,印度洋的海洋热浪导致印度次大陆中部出现干燥条件。同时,印度半岛南部的降雨量在北孟加拉湾的海洋热浪影响下有所增加。这些变化是海洋热浪影响季风的连锁效应。[44]
缓解方案

为了解决更频繁和更强烈的海洋热浪的根本原因,需要减缓气候变迁以遏制全球气温和海洋温度的上升。
更好的海洋热浪预测和先进的监测技术也能帮助减轻这些热浪带来的影响。[18]:417
参见
- 全球暖化
- 气候变迁对海洋的影响
- 海洋温度
- 热浪
- 太平洋斑点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