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滨抖尾地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滨抖尾地雀(学名:Cinclodes nigrofumosus)[2]是灶鸟科下属的一种鸟类,为智利岩岸的特有种。部分机构将分布于秘鲁岩岸的逐浪抖尾地雀归为海滨抖尾地雀的亚种,或将其列为独立的物种,而两种鸟类的分布区域并不重叠。[3]
Remove ads
发现
海滨抖尾地雀最早由法国自然历史学家阿尔西德·道比尼和弗雷德里克·德拉弗雷奈于1838年描述,其异名为“Uppucerthia nigro-fumosa”,而典型地点是“Cobija, "Bolivia"”(智利北部)。[4]
外型

海滨抖尾地雀最长可达21.5厘米(8.5英寸),头部主要为深褐色,尾羽外侧有一条细长的白色条纹,且其尖端呈浅色,翅膀上具有红褐色条纹,可在其飞行时看见。该鸟类的下巴、喉和颈部两侧为白色,胸、腹部为棕色并具有细小的白色条纹,其微弯的喙为炭灰色,腿则为深灰色。[3][5]
分布
习性
海滨抖尾地雀会在行走时摇动尾羽[5],并且常在石块上发出响亮的颤音,同时挥舞翅膀。[3]该鸟类会单独或成对地觅食,其主要沿著浅滩或在海浪中寻找小型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海滨抖尾地雀的繁殖期约在每年的8-9月,其会将鸟巢建筑在石缝或土岸上的洞中,并由杂草组成,每次产下2-4颗白色的卵。[5]
保护状态
海滨抖尾地雀的分布范围较广也较为常见,且其物种数量庞大,亦无发现任何潜在危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评估为“无危”。[1]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