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诺南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诺南山(布农语:Hainutunan),又译海多南山或亥诺托南山[5],是台湾中央山脉南段的一座高山,位于台东县海端乡利稻村与高雄市桃源区拉芙兰里交界,海拔3173.2公尺[1],为台湾百岳之一。山势呈北陡南缓的弓状,山顶平阔,因而名列十润之一[6][7]。山腰植被以针叶林为主(西侧散见阔叶林与混合林),山脊地带则为台湾刺柏、玉山箭竹等高山植物构成的灌丛[8]。山顶立有编号7217之三等三角点[9],棱线北接关山、往南转西南方连接小关山,构成卑南溪水系与高屏溪水系分水岭的一部分[10],也是南一段路线的必经区域[11]。其北侧与关山之间有落差约700公尺的鞍部[3],登山者俗称为“苦命坡”。
Remove ads
人文历史
海诺南山为布农族郡社群的传统领域,东侧原为霜山脚社(布农语:Maihuma,又称迈呼麻社)与马斯博尔社(布农语:Masbul,又称霜山木社、霜脚木社)的所在地[12][13]:195,西侧则靠近与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鲁哇族的传统领域交界[12],布农族曾在海诺南山的山头堆砌石墙抵御卡那卡那富族的侵袭[14]:251[15]:5。此外,居于今海端地区的郡社群 Palalavi 氏族,曾频繁往南与往西翻越海诺南山至双鬼湖一带的山区,进入万斗笼社(鲁凯语:Mandaulan,今鲁凯族万山部落)的猎场追捕水鹿,双方屡次为此爆发冲突[16]:258[注 1]。
“海诺南”音译自日治初期记载的名称“ハイノーナン Hainōnan”[18],即郡群布农语对台湾赤杨的称呼 hainunan[19]。台湾赤杨是布农族重要的造林树种与民族植物[20],但“海诺南山”所指的赤杨木是山上自然生长,抑或山下的部落所栽植,犹未可知[21]。郡群布农语称海诺南山为 Hainutunan[13]:195[17]:59,64[注 2],与 hainunan 的关系尚不清楚[18]。
1896年夏季,久留岛武彦来台时曾攀登中央山脉南段山区,途中行经海诺南山东南侧,但并未登顶[22]。按沼井铁太郎的整理,首次登上海诺南山山顶的确切纪录,是在1930年4月,八木久左卫门等人沿关山一带的棱线进行探勘纵走期间所创[18]。但杨南郡推测,早在1908年12月21日,霜山脚社族人带领森丑之助等人由新武吕溪上游的马斯博尔溪上溯,匆匆登顶的“关山”,很可能就是海诺南山[23]:400-401[注 3]。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