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海云继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云继梦法师(1950年1月23日—),俗名陈鹤山,法名昌一,号继梦,台湾宜兰人,佛教比丘。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世、贤首宗第四十二世兼慈恩宗高原法系第十八世传人,也是南投大华严寺创办人。其信徒尊称为海云“和上”,原出于律制中的“亲教师”,亦即俗称的和尚之意;他亦常以此自诫及提醒群众、僧团等,与众相处要“以和为上”。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4月24日) |
生平
海云法师1950年生于宜兰县,俗名陈鹤山。1973年国立中兴大学经济系毕业。1981年起,陈鹤山发愿弘扬华严教法,并发愿以十年安顿家人后出家。其间他进入经济部工作,一边于各地宣讲《华严》、《地藏》、《维摩诘》等经典或以专题讲座形式弘法。
1991年12月22日[1],梦参法师因梦中地藏菩萨示现,破例为之剃度,赐法名“昌一”,号“继梦”,即为弘扬昌盛华严一乘教义、继承梦参老和上宏愿之意,[2]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1994年法师于香港妙法寺受三坛大戒,之后便于台湾各地展开弘法工作,至今足迹已遍布中国大陆、东南亚、纽澳、欧美等地。
2008年受树林福慧寺住持钦因法师传授贤首宗衣钵,是为华严贤首宗高原法系第四十二世衣钵传人。同年,印度瑜伽尊者胜师子王菩萨(Swami Rajarshi Muni)派遣弟子赴美寻找大乘瑜伽行法继承者,在一场会议上与海云法师相谈甚欢,认为其便是所寻之人,遂邀至印度,获胜师子王菩萨灌顶与传法,并准许以大乘佛法教学弘扬大乘瑜伽行法。至此,海云法师承载佛教三大法脉,依此开启“普贤乘华严宗”,并重新复兴禅宗已失传八百馀年的华严法门。
2023年获遴选为国立台北大学杰出校友。[3]
Remove ads
法脉传承
1991年12月22日于梦参长老座下剃度,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世。
华严法脉自五祖下传至第25世高原明昱祖师起,兼传慈恩宗。于2008年8月30日自第41世树林福慧寺敬缘钦因祖师承接贤首兼慈恩宗法脉,成为贤首宗第42世、高原法系(兼慈恩宗)第18世传人。华严传承依演字:“明众生本际,悟诸佛果源”,现有弟子明字辈、众字辈[4]。
唐朝玄奘开创慈恩宗(唯识宗、法相宗),至后世仅存《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教理研究,实修之大乘禅宗瑜伽心法则失传。2008年,海云继梦至印度接受大瑜伽士胜师子王菩萨之传法灌顶,继承中土失传之“大乘瑜伽行法”(即禅宗之心法),也承接完整之禅观行法。教属“华严”,观属“禅宗心法”,教观双举即为本宗之所依。
海云继梦将传灯大典名为“无尽藏灯”,欲令法灯不绝乃至无尽也;复愿此法脉复兴并扩大,拟将华严义学思想推上国际舞台,使佛法深耕、满遍全球;故海云和上以“枝叶光茂、含晖发焰、分枝布影”三阶位分传法脉,开展华严度众之全球布局。海云和上立四系为大华严寺下传世代法脉,以展现法化之根基:
- 无尽藏灯:一世一位,传“贤首宗”正宗“衣、钵、法卷”;一统华严法脉,限传比丘。
- 枝叶光茂:一世得传数位,传“钵、法卷”,限传比丘系,但得择一代行宗师职。
- 含晖发焰:一世得传数位,传“炉、灯、法卷”,限传比丘尼系。
- 分枝布影:一世得传数十位,传“灯、法卷”,不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华严道业已有所得并精进不退,并愿发挥影响力而度众者。
办学
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翻译流传至今,除其文化及历史内涵,法义更是屡为众家学者研究考察。海云法师本身亦致力撰写相关著作与学术论文,广受当代学界关注,曾先后受邀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华严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并至国内外大学进行专题讲座。
法师设立华严学术中心,透过与学术界的合作以及各式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的筹办,以《华严经》的经文结构与思想脉络为主轴,落实“新古典华严”思想的推动。2013年,海云华严研究所成立,礼聘国学耆宿熊琬教授任所长一职,以培养研究华严义学之有志后进。学风依传统国学素养的基础,研读古德之判教、科判、注疏等,从中理解传统义学之思惟结构与其诠释经典之进路;加之以解行相应,方能成独具特色且与时俱进的汉传佛学,以因应现代所需。
除此之外,亦透过学术研讨会、论坛之形式,邀请国内外研究华严各个层面的学者共同进行探讨,历届主题如下;2011年起更发行《华严学报》,汇集包括历届研讨会与来自各界以现今学术思想背景来重新解读《华严经》语言结构及思想结构的学术研究成果,至今已出版十三期。
- 2010年第一届华严学术研讨会 主题:华严学
- 2010年华严全球论坛暨WBSY第七届年会 主题:全球化运动在佛教─自然生态平衡(器世间)之永续经营
- 2010年首届中国密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于西安举办) 主题:密教与密教图像
- 2011年第二届华严学术研讨会 主题:华严与科学
- 2011年首届中国华严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于西安举办) 主题:《华严经》的文献、思想以及修持
- 2012年第三届华严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题:华严学─古典与现代的交会
- 2013年第四届华严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题:“华严艺术”与“华严义学”
- 2017年华严学国际论坛 主题:新时代的华严判教探讨[5]
- 2018年华严学国际论坛 主题: 华严义学与传承
- 2019年华严学国际论坛 主题:华严义学与华严宗史
- 2024年第一届新世纪永续发展高峰论坛(与国立台北大学合作举办) 主题:环境・人文・智慧[6]
Remove ads
灵性经济学
海云法师投身佛教界后,长期关怀人类的心灵发展,因而结合佛法与经济学的专业知识,提出了“灵性经济学”理论,他认为经济成长的过程对人类与这个地球造成了许多严重的伤害,因此发展经济之馀,当代人更应该关注的是灵性的发展及成长。其在2010年著作《我们只有一个选择》中阐明何谓“灵性”:“此种灵性成长与灵性开发的人生活动,是基于人性、人文、人本、人道的基础,而非基于外在的物质与金钱,对物质与金钱的享受是一种消耗,其所消耗者及是大量的地球资源;而人本、人性的享受是一种存在,此一灵性的存在,是一项永恒的温馨与感受,不因为您的享受而消失!”[7]
基于此立场,海云法师也在2024年1月促成华严学会与长期在永续发展领域深耕的国立台北大学签署学术合作协议,以一期两年、合计三期的期程,共同举办永续发展议题学术交流活动。未来将结合学术界多位专家学者,从宗教角度,讨论永续发展。让现今的永续理念,也能从传统人文经典里进一步探索和反思。[8]
Remove ads
著作
Remove ads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