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淑惠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淑惠妃(1640年代1641年后—1713年),博尔济吉特氏,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人,贝勒绰尔济之女,忠亲王寨桑次子查罕(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弟,孝庄文皇后之兄) 之孙女。顺治帝之妃,孝惠章皇后之妹。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1年11月9日) |
生平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顺治帝聘“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女”为妃。顺治帝派遣镇国公巴布泰、内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礼部侍郎渥赫、理藩院侍郎沙济达喇等人前往参与行聘礼,聘礼有驮甲胄玲珑鞍马五疋、缎五十疋、青布百疋,以及金茶筒和银盆各一件,并且设宴宰杀九头牛和七十二只羊[1],此女应为孝惠章皇后。《清皇室四谱》称淑惠妃在“顺治十一年五月,册为妃”,错记其初入宫即被册封为妃,实际上仅为福晋级庶妃。顺治帝的后宫里除了孝惠章皇后、孝献端敬皇后和被娘家接回蒙古的静妃额尔德尼布木巴之外,并没有其他在顺治朝达到妃位的内庭主位。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嫔级在顺治朝并未正式实行,所以博尔济吉特氏所处的福晋级实际上是仅次于皇后、皇贵妃和妃的级别。
康熙元年(1662年),博尔济吉特氏为“乾清宫五福晋”之其中一员。康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包衣谙班费扬古、尼雅罕所奏,询问静妃应领的缎匹数量,奉旨静妃的缎匹数量与乾清宫五位福晋(即孝康章皇后、恪妃、恭靖妃、端顺妃和淑惠妃)相等,并得到昭圣皇太后的认可[2]。
康熙八年,博尔济吉特氏与顺治帝的其他几位遗孀一起迁居到长春宫 [3]。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初四日,康熙帝尊封皇考妃博尔济金氏为皇考恭靖妃、皇考妃博尔济金氏为皇考淑惠妃、皇考妃博尔济金氏为皇考端顺妃、皇考妃董鄂氏为皇考宁谧妃[4]。前三者原为福晋级庶妃,只有董鄂氏原为小福晋级庶妃,因此对于前三者而言,董鄂氏被尊封为宁谧妃属“超封”。康熙十五年正月,被正式册封为淑惠妃[3]。
康熙二十八年,淑惠妃与顺治帝的其他几位遗孀一起迁居到宁寿宫 [3]。根据乾隆年间《清内务府京城全图》的描绘,在康熙二十一年被改造为宁寿旧宫的咸安宫依然保持着以前的格局,宫院的北部可见三座并排、布局类似寿康宫之寿三宫的小院落,淑惠妃等人应在此处居住。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月三十日,淑惠妃薨逝,享年七十多岁[5]。根据《康熙帝家训格言》的记载,年逾七旬的仁宪皇太后因而闷闷不乐,同时感慨自己跟妹妹淑惠妃般是个发苍齿摇的老妪。直至康熙帝称“太后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也”才回复精神。
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康熙帝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因淑惠妃薨逝之事而决定辍朝三日,并且亲自到淑惠妃灵前奠酒。刑部题内阁学士兼管光禄寺卿事马良因淑惠妃灵前供设祭品之事不敬慎办理而被革职,上枷标明罪状示众两个月,并且鞭一百。工部尚书满笃与侍郎马进泰因其所在的衙门在备办灵床等物之事不加详慎、殊属不合而各降二级调用。内务府总管赫奕署和总管事马齐因在陈设祭器祭品时,没有遂一详阅而被降一级和罚俸一年。
Remove ads
相关诗作
康熙帝第十七子和硕果毅亲王允礼曾为淑惠太妃写下两首悼亡诗。第一首创作于康熙五十八年,即淑惠太妃薨后六年,允礼跟随诸位母妃前去东陵拜祭之前一日触景而在纸上述哀情:“拜瞻安奉殿,随辇入新城。囘首山陵近,酸心桧柏声。多年违色养,终夜透哀情。旧日含饴意,悠悠隔此生”[6],随著路途景物的缓缓铺陈,展现了淑惠太妃生前温馨画面和允礼对太妃的至今追忆[7]。第二首则写作于康熙五十九年的中元节,诗中写道:“每岁山陵今日谒,今宵直宿傍彤庭。宫墙瓦耀初升月,御沼波明渐布星。转念音容徒自怅,驰心梦寐定应灵。东华佛会声声鼓(二鼓时闻东华门外盂兰会梵乐),引我悲怀不暂停”[8]。往年允礼每每受遣前往东陵祭祀,在祭祀过程中尚可在淑惠太妃陵前拜哭,以稍补昔日未能奉养之恨,今年却因未得上命而不得行。在中元节这个追思往者的特殊日子里,允礼本就伤怀难抑,孤身宿直传心殿。当他听到东华门外盂兰法会祭奠亡者的梵颂时 ,更是涕泣不已[7]。与前首悼亡诗单纯的画境铺述不同,允礼在第二首悼亡诗中融入了声音 。从一片静景中隐隐传来的梵呗佛乐,仿佛将传心殿与东华门的空间勾连,同时也将允礼的回忆场景,从紫禁城与清东陵的相隔转变为时空交互间的灵性贯通 ,使得整首诗歌的怀思更显凝重与深远[7]。
Remove ads
延伸阅读
[编]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