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淘金记
查理·卓别林导演于1925年的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淘金记》(英语:The Gold Rush)是1925年上映的美国无声喜剧电影。由查理·卓别林执导和编剧。卓别林、乔治娅·黑尔、马克·斯维恩、汤姆·默里、亨利·博格曼和马尔科姆·韦特参演。
卓别林相信喜剧和悲剧相距不远,并将匮乏和恐怖元素融入喜剧当中。他决定将自己的经典角色成为孤独的探金者,加入勇敢的乐观主义者并决心面对与寻金相关的困境,例如疾病、饥饿、寒冷、孤独,或是随时被灰熊攻击的可能性。这些元素可从卓别林煮食和梦到自己的鞋子,或他那饥饿的朋友误将自己看成一只鸡等场景观察到。
电影在上映时大受好评,至今也是卓别林的代表作之一,本人亦多次提到,这部为他最希望被记得的电影。[1]在1942年,卓别林重新发行有声效、配乐和旁白的版本,并在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2项提名。在1958年世界博览会的国际电影投票中,电影仅次于《波特金号战舰》,获得第2名。1992年,电影因“在文化上、历史上或美学上具重要意义”,被选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典藏。在2021年,原版因为已发行95年而进入美国公有领域。
Remove ads
剧情
以下为1942年重版的剧情:
在淘金热期间的1898年,淘金者吉姆在阿拉斯加寻找到一个庞大的金矿,但遭到暴风雪的侵袭。孤独的探金者(流浪汉)在寻金期间,同样受到侵袭。为渡过严寒,他躲进逃犯拉森的木屋。拉森尝试扔流浪汉出去,此时吉姆亦避进小屋。其后拉森试圈用猎枪吓跑两人,但被吉姆制服。最后三人同意休战,并一起留在小木屋。
长时间的暴风雪下,食粮逐渐减少。三人抽签决定谁负责冒着危险外出寻找食物,拉森被抽中并离开木屋。在外面,拉森意外发现吉姆的金矿,并决定吉姆回去金矿时伏击他。留守屋内的两人在等候期间亦越来越绝望,他们煮食流浪汉的一只鞋子。之后,吉姆变得精神错乱,想像流浪汉是一只鸡并攻击他。其后灰熊误入木屋,随后被两人杀掉,并成为他们的食粮。
暴风雪停后,两人各奔东西。流浪汉继续前往淘金小镇,而吉姆则回到金矿。回到金矿后,他却被拉森用铲子打昏。拉森带着黄金下山,途中遇到雪崩并失去性命。吉姆恢复知觉后,却因为失去记忆,而在雪地里游荡。不久吉姆开始回复记忆,并记得自己在木屋附近找到一个大金矿,并与流浪汉待在一起。但他尚未记起木屋和金矿的位置,所以到小镇寻找流浪汉,希望他可以带领自己回到小木屋。
另一厢,流浪汉独自来到蒙特卡罗舞厅,并对舞女乔治亚一见钟情。乔治把为了激怒对她大献殷勤并纠缠著要共舞的杰克,她决定和“舞厅𥚃长得最可怜的”流浪汉跳舞。两人再度见面后,她接受流浪汉的除夕晚餐邀请,但并没有认真看待,随即忘记邀请。除夕夜当日,流浪汉设宴招待乔治亚。等待期间,流浪汉梦到自己用插着叉子的面包卷跳舞,娱乐乔治亚等宾客。等到半夜时,乔治亚失约,流浪汉便失望地独自走到街上。不久,乔治亚突然记起流浪汉的邀请,随即跑到他的家。她发现空无一人,但看到精心准备的晚餐和给她的礼物后感到内疚,便准备一张字条跟他道歉。

翌日,流浪汉到舞厅去找乔治亚并得到字条,却在此时遇见失忆的吉姆。吉姆见到流浪汉后突然恢复记忆,于是便拉着他一起去找那个金矿,只留下少许时间给他跟乔治亚承诺会以百万富翁回到她身边。两人找到了小木屋,并在此过夜。一夜之间,另一场暴风雪将小木屋的一半吹到悬崖边,刚好就在金矿旁边。第二天早上,木屋在悬崖边缘摇摇欲坠,两人试图逃生。吉姆先逃出来,并在木屋掉下悬崖前将流浪汉拉到安全的地方。
一年后,两人成为百万富翁,但流浪汉却寻找不到乔治亚。两人搭乘回美国本土的轮船,正好乔治亚也在船上。当流浪汉穿上探险时的旧衣服,给记者拍照时,却从楼梯摔下来,并意外与乔治亚重遇。她一度担心他被误会是偷渡客,并试图从船员手中救他,幸好记者等人出现并解除误会。最后两人幸福地在一起,并被邀请一同合照。
Remove ads
角色
- 差利·卓别灵(以流浪汉的造型)饰 孤独的探金者
- 马克·斯维恩 饰 吉姆(Big Jim McKay)
- 汤姆·默里 饰 逃犯拉森(Black Larsen)
- 马尔科姆·韦特 饰 杰克·卡梅伦(Jack Cameron)
- 乔治娅·黑尔 饰 乔治亚
- 亨利·博格曼 饰 汉克·柯蒂斯(Hank Curtis)
未正式列出:
- 史丹利·桑福德 饰演舞厅待应
- 山姆·艾伦 饰演舞厅的男人
- 史蒂·麦菲 饰演舞厅的男人
制作
卓别林早于1923年末在友人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太太玛丽·毕克馥的家看到克朗代克淘金热的照片后得到灵感。进一步启发则来自一本有关唐纳大队的书籍,该本书描述大队透过吸食大麻和食用鞋上的皮革渡过雪困等事迹。[2][3]卓别灵在以往拍摄前只需要少量故事架构,但在本作则在拍摄前已发展详细的内容。[4]
拍摄于1924年2月展开,当时的工作标题叫“幸运一击(Lucky Strike)”。[5]卓别林曾经计划在阿拉斯加拍摄,但最终在加利福尼亚州特拉基附近尝试拍摄全部外景,并只留下开场部分。剧组亦在内华达山脉的雪地进行两周的拍摄,山脉亦是唐纳大队发生雪困的地点。他为了忠实重现淘金者艰苦地爬上奇尔库特山口(Chilkoot Pass)的历史情景,便请600位临时演员爬上高2,300英尺(700米)的山,并在山上雪地穿行。[2][3][5]其馀情节则在卓别灵在荷里活的制片场的后院和舞台拍摄。布景动用500个工人建造,包括以木材、麻布、鸡笼铁丝、石膏、盐和面粉等材料精心制作的克朗代克布景,以及悬崖边缘上的小屋的模型。[2][4]电影中流浪汉和吉姆所食用的皮鞋是由甘草和硬糖制作而成。相关情节共使用20对道具鞋,在3日内拍摄了63次才成功。[6]电影最终拍摄日为1925年5月18日。[6]

作品制作时间漫长,由1924年2月至1925年6月结束,需时17个月,当中235日为拍摄期。制作成本为923,886.45美元,为默片时代成本最高的喜剧。作品使用的菲林长度为一部相机内长约230,000英尺(70,000米)。在后期制作,卓别灵在4月20日至首映前,用9星期将菲林剪辑至短于10,000英尺(3,000米)的成片。[3][6]
电影拍摄和制作期间曾出现数次停顿。丽泰·格雷原本为电影的女主角,但因在9月发现怀孕而在拍摄半年后被黑尔代替,制作亦因此暂停了3个月至12月末。格雷最终以临时演员在电影出现。[2][5][6]卓别灵和斯维恩亦在拍摄进食皮鞋的情节后,因为进食太多甘草而腹泻,拍摄亦因此暂停。[6]此外,卓别灵亦为了调整自己状态而曾休息数周。[4]
上映与评价
作品在荷里活的埃及剧院进行世界首映。首映礼的奢华前奏名为“差别·卓别灵的梦”,由剧院拥有人席德·格劳曼亲自策划,包括专业溜冰、一系列的编舞和气球表演,并朗诵罗伯特·塞维斯的诗作。[4][7]作品在美国和全世界都获得巨大成功,当中在柏林首映,观众对面包卷之舞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以至管理层指示将该情节倒带,并立即加演。[6]它是电影史上票房第五高的默片,1926年时的票房全球收入超过4,250,000美元,而1942年新版发行前为累积约7,112,000美元。[8][9]卓别林在该片上映时宣称,这是他希望被铭记的电影。[10]作品为联美公司获得100万的收益,亦为卓别林获得200万的收入。[8]
评论普遍称赞原版电影。莫当特·豪尔在《纽约时报》写道:
这是一部充满诗意、悲怆和温柔,但同时不乏粗鲁和喧闹的喜剧。它是卓别林作品中的杰出瑰宝,因为它的思想性和独创性甚至超过了《差利与小孩》和《差利从军梦》等欢笑杰作。[11]
杂志《综艺》亦对电影赞不绝口,形容作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和最精巧的喜剧片,它将是该领域中最畅销的作品,正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戏剧片领域中仍经得住一众竞争对手的考验。”[12]

《纽约客》的评论则褒贬不一。它认为电影的戏剧元素和卓别林熟悉的滑稽手法搭配并不理想:
人们或许会期待在淘金时代的滑稽闹剧,看到卓别林在克朗代克的奶油派恶作剧中成为笑柄。但是他们注定要失望了,因为卓别灵以皮埃罗的洋葱汁手法,吸引您的眼泪...但你没有急著流泪,而是伸手拿甘油瓶应对...我们不想贬低卓别林。他的演技一如往常,是杰出的银幕大师。他拍了这部不错的电影,但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幽默了。
无论如何,《纽约客》将电影列入1925年十大最佳电影。[13]
卓别林传记作家杰佛瑞·万斯认为本作品是卓别林默片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他写道:“《淘金记》可以说是卓别林最伟大、最有野心的默片,也是当时制作时间最长、最昂贵的喜剧片。片中有许多最著名的喜剧片段,包括煮食皮鞋、面包卷之舞以及摇摇欲坠的木屋等。然而,它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喜剧片段,而在于它们如此充分地融入以人物为主导的叙事之中。卓别林对于成品毫无保留。事实上,在当时的宣传中,他引述道‘这是我希望被人记住的电影。’”[14]
Remove ads
在1958年世界博览会的“影史12大影片”票选中,电影在共117个影评人和电影史学者投票下,以5票之差仅次于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波特金号战舰》,获得第2名。1992年,电影因“在文化上、历史上或美学上具重要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国家影片登记表以保护电影。[17][18]
电影先后被美国电影学会列入各个名单。首先在1998年的百年百大电影排名为74位,[19]后于2000年的百年百大喜剧片被选为第25位。[20]7年后的更新版百年百大电影中排行升至58位。[21]
作品亦被不同杂志选出为伟大电影之一。在《村声》于1999年的“本世纪最伟大电影”中,从250出电影中票选下排行49位。[22]在《娱乐周刊》的“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投票中为第15位。[23]著名法国杂志《电影笔记》的“100部最伟大电影”中排名第97位。[24]在2012年《视与听》月刊举行的影史最佳电影投票中,本片在导演投票中为第91位。[25]2015年,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100大最佳美国电影”名单,被世界各地影评人选为第17位。两年后,BBC再度对52个国家的253位影评人进行投票,本片获选为“史上最伟大的100部喜剧”的第25位。[26][27]根据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87位影评人中有98%都是正面的评语。该网站的共识为“《淘金记》融合滑稽幽默、凄美情感和社会评论,亦概括了卓别林作为编剧、导演和巨星的优点。”[28]
Remove ads
1942年再版
卓别灵于1942年4月发行新版本的电影。[9]新版本在1925年原版的基础增加配乐和自己录制的旁白。[29]新版亦删去少许情节,包括流浪汉被杰克欺骗,误会乔治亚已爱上自己的部分,和结尾男女主角的亲吻,记者被示意离开的情节。[5]和大多数默片一样,本片最初是以每秒16帧拍摄和放映。故此新版改以有声电影规格的每秒24帧的速度播放,进一步缩短时长。[9]此外,卓别林再次剪辑和改动部分情节,以加强故事的延续性,并在片头名单增加一幕向影评家亚历山大·伍尔科特致敬。[6]这次改动由1941年6月至1942年2月结束,共花费125,000美元。[9][30]改动后,新版的时长比原版少23分钟。

文学评论家曼尼·法伯在《新共和》写道:
你会看到天才般的卓别林所创造的奇特并无法解释的景象⋯⋯这些景象从荒谬的事情开始:用两个面包卷代表舞者的脚、半悬在悬崖边的木屋、一顿用皮鞋造的餐。但他的哑剧将荒诞变得有人情味——面包卷因舞者的个性而变得活灵活现、木屋尽管乏味,却变成了令人激动的现实、而鞋子的遭遇则令人难以置信。荒谬变得真实,而且意义重大。你能在这些地方感受到卓别林想表达的情感。[31]
新版的配乐由特尔创作,并由菲尔兹录制。电影于翌年获得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情或喜剧片配乐奖和最佳音响奖的提名,但分别败给《断鸿零雁》和《胜利之歌》。[32]
作品为卓别林首批转换为有声电影的默片。[2]2012年发行的蓝光版本可见,新版作品保留了原版的大部分片段。即使是原版的修复拷贝,也出现明显的影像劣化和画格缺失,这些情况并没有在新版出现。[30][33]
Remove ads
版权和家用媒体
1953年,因卓别灵没有在发行后的第28年更新版权,原版曾进入美国公有领域。在此之后,电影曾一度在美国以家用录影带广泛发行。[29][34]但在1995年后,因应乌拉圭回合协议法案的生效,卓别灵的遗产管理会制止在美国未经授权的发行,以保护著作权。[35]无论如何,原版在2021年因发行已有95年,而正式进入公有领域。[36]在2012年,标准收藏公司同时发行1925年原版和1942年再版的蓝光版本。除了作品外,这版本亦内含万斯的全新音讯评论。[37]
大众文化

电影中卓别灵表演的“面包卷之舞(Bread Roll Dance)”被誉为影史上其中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但早于1917年,由罗斯科·阿巴克尔主演,巴士达·基顿客串的《红房子》已经出现相似的舞步。[2]卷毛霍华德在1935年的三个臭皮匠短剧《失礼了,苏格兰》对舞步简短致敬。安娜·卡里娜在电影《不法之徒》的角色亦提及该舞步。在1992年的卓别灵传,除了简单描述本片的制作过程,并由饰演卓别灵的罗拔·唐尼表演。此外,电影《帅哥娇娃》、《慈善星辉布公仔》和动画处境喜剧阿森一族的《布维尔女士的情人》亦引用舞步,并分别由尊尼·特普、爱美·雅当丝的角色和亚伯拉罕·辛普森表演。[38][39]
Remove ads
百周年发行纪念
在原版发行100周年的2025年,原版电影的4K复修版于康城影展进行世界首映。由博亚电影修复所(L'Immagine Ritrovato)修复的版本结合原版的情节及新版的配乐和声效。[42][43]卓别灵的2位孙辈史宾沙和基拉·卓别林亦在场观赏。[44]同年6月26日,全球70个国家进行500场放映,以庆祝百周年发行庆典。[45]当中美国首映在荷里活地标埃及剧院进行,亦是原版电影进行世界首映的地点,并由传记作家万斯介绍。[46]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