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淡水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淡水街为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台北州淡水郡。今新北市淡水区。英国领事馆亦设于此。
Remove ads
沿革
淡水街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芝兰三堡。1895年6月,设立台北县沪尾支厅。1896年3月,台湾总督府废除军政,并改设台北县淡水支厅,同年10月设置芝兰三堡辨务署。1897年5月,淡水支厅被裁撤,改设淡水辨务署;同年9月,设置各街庄社长,以辅助地方的行政事务。1901年11月11日,淡水辨务署废止,改设台北厅沪尾支厅[1]。1904年4月1日,台北厅实施街庄整并,将沪尾地区整并为以下23个街庄:沪尾街、小八里坌庄、庄仔内庄、竿蓁林庄、沙仑庄、油车口庄、大庄埔庄、北投仔庄、三空泉庄、树林口庄、小坪顶庄、兴福藔庄、水枧头庄、中田藔庄、顶圭柔山庄、蕃薯藔庄、草埔尾庄、林仔街庄、下圭柔山庄、兴化店庄、灰磘仔庄、大屯庄、水碓仔庄。
1909年12月,沪尾支厅改称淡水支厅,并将淡水分为淡水、兴化店、水枧头区。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而“沪尾”改称“淡水”、“林仔街”改称“林子”,并将上述23街庄合并为台北州淡水郡“淡水街”,街辖域内分为淡水、小八里坌子、庄子内、竿蓁林、沙仑子、油车口、大庄埔、北投子、三空泉、树林口、小坪顶、兴福寮、水枧头、中田寮、顶圭柔山、下圭柔山、蕃薯寮、草埔尾、林子、兴化店、灰磘子、大屯、水碓子23个大字[2]。
1944年的淡水街辖域内分为淡水、竿蓁林、油车口、大庄埔、北投子、三空泉、小坪顶、兴福寮、水枧头、中田寮、顶圭柔山、下圭柔山、蕃薯寮、草埔尾、林子、兴化店、灰磘子、大屯、水碓子19个大字[来源请求]。
- 淡水大字下有“烽火”、“龙目井”、“炮台埔”、“新店”、“福兴”、“公馆口”、“三层厝”、“协兴”、“元吉”、“九坎”、“永吉”、“东兴”、“暗街子”、“草厝尾”、“米市”、“新厝”、“后街子”、“庄子内”、“布埔头”小字名
- 油车口大字下有“油车口”、“沙仑子”、“中仑子”小字名
- 水碓子大字下有“水碓子”、“林子”、“北投子”小字名
- 竿蓁林大字下有“竿蓁林”、“小八里坌子”、“小坪顶”、“三究泉”、“内竿蓁林”、“外竿蓁林”、“内八里坌子”、“树梅坑”、“关头埔顶”、“土地公鼻”、“竹围子”、“高厝坑”、“外北势”小字名
- 水枧头大字下有“树林口”、“邹厝仑”、“社厝坑”、“山子边”、“破布子脚”、“埔子顶”、“白石脚”、“南势埔”、“瓦磘坑”、“山子顶”、“大溪”、“枫树湖”、“百六戛”小字名
- 中田寮大字下有“泉州厝”、“口湖子”、“桂花树”、“演戏埔脚”、“大竹围”、“水尾子”、“破厝子”、“后寮”、“大埤头”、“竹围子”小字名
- 兴化店大字下有“店子后”、“顶田寮”、“东路脚”、“下田寮”、“前州子”、“牛埔子”、“大牛稠”小字名
- 草埔尾大字下有“小中寮”、“三角埔”、“仑顶”、“南平”、“北势子”小字名
- 大屯大字下有“溪口”、“六块厝”、“石头厝”、“番社前”、“桂竹围”小字名
- 灰磘子大字下有“番子田”、“石头埔”、“新埔子”、“后洲子”、“田心子”、“八里堆”、“公埔子”小字名[3]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Remove ads
街长
交通
学校
设施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