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与淮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淮北与淮南,指淮河南北地区。淮北地区即淮河以北至黄河沿岸,淮南地区即淮河以南到长江沿岸的广大地区。因时间及地理变迁,历代以来,淮南、淮北所指范围不尽相同。基于现行行政区划,所指淮南与淮北地区,皆属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
自然地理中,当代地理学通常以1952年完工的苏北灌溉总渠作为秦岭-淮河线的最东段,视为中国南北,以及在江苏省境内的淮南、淮北地区分界线[1][2]。又或是,以分隔淮河流域的废黄河(古淮河[a])为淮南、淮北地区分界线[3]。
淮北地区
今狭义上的淮北地区由山东南部,河南、安徽和江苏的淮河以北部分组成。或将山东排除在外,在自然地理上,定义为淮北低平原(安徽省的皖北平原及河南省南部的淮北低平原部分)和苏北平原(包括江苏省洪泽湖- 废黄河(淮河故道)以北的地区)[2]。
淮南地区
今狭义上的淮南地区由河南、安徽、江苏的淮河以南部分组成。特别的是,在江苏省境内,与淮北地区对应的用词是江淮之间[4][5][b],近似于苏中地区的定义。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即特指淮南之地[6],直至东汉时期起江南的概念才被其南方的江东所代替。[7]扬州开始泛指大约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部分,上海、浙江、福建全部,江西、广东的一部分。
历史上以淮南命名的行政区:
- 淮南国,西汉封国之一,存在时间为前203年-前122年。淮南国辖境为九江郡、衡山郡、庐江郡、豫章郡四郡。淮南国共历3王。
- 淮南郡,中国三国曹魏至唐朝的一个郡,曾名九江郡、南梁郡。
-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淮南道,江南道的范围处于淮河与长江中间,分扬州、楚州、濠州、和州、滁州、庐州、寿州、舒州、蕲州、黄州、沔州、安州、申州和光州。
- 北宋置淮南路,熙宁五年(1071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淮南西路(今安徽大部、河南省和湖北省的东部)、淮南东路(苏北、苏中和安徽天长一带)。
- 明朝设立南直隶,清初改称江南省,1667年分为江苏省、安徽省。从南直隶到今天的江苏省和安徽省包括了淮河流域以南的区域。
- 1949年1月18日国民政府从安徽省撤出,同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属于皖北行署区。1952年皖北、皖南合并恢复安徽省后,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并入安徽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