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淳于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淳于伯(?—317年1月11日),表字籍贯不详,晋朝丞相督运令史。其事迹史无详载,但因其被处死一事出现异象,其事受当时及后世议论。

事件

建兴四年(316年),汉赵军队攻陷长安,掳晋愍帝。同年消息传到时为丞相,保有江南一隅的司马睿所镇之建康,司马睿亲率军队出屯郊外,移檄全国征召兵马,宣称要刻日北伐。当时淳于伯于丞相府下任督运令史,被指督运物资有延误及收受贿赂的罪行,丞相府决定以军法将之处死。当时淳于伯的儿子申诉道:“督运之事已经完成,没有延误和缺乏之事,至于受赂相关行为罪不至死。用兵之事都是先扬声,后来才做真实的,现在真实的是屯兵出戍,不是出征。而建兴四年这年至今,都有漕运延误和停滞的事,皆未有依军法处罚。”不过这番申诉没有得到受理,淳于伯在建兴四年十二月丙寅日(317年1月11日)被处死。淳于伯受刑时鲜血溅到一旁的柱子上,但血液竟异常地向上流了两丈三尺,跟著才变回向下流。当时人们看到如此异象都认为这表示淳于伯有冤情[1]

事件发生后,主理刑法事的丞相司直刘隗上奏表示淳于伯事件处刑失当,并重申淳于伯儿子的申诉,弹劾丞相从事中郎周莚、法曹参军刘胤及法曹属李匡免官。时任右将军、扬州刺史的王导等亦上疏引咎辞职。不过司马睿认为这是自己的罪过,没有人被问责[2]

Remove ads

后来议论

据《晋书》记载,淳于伯被处死后即发生旱灾,次年建武元年(317年)时扬州又发生旱灾,大兴元年(318年)六月时东晋也出现旱灾,干宝认为这三年旱情是淳于伯冤死的冤气造成[3][4]郭璞亦认为淳于伯此事与司马睿的统治刑罚失当有关,认为这是上天对司马睿的警示之一[5]

死时鲜血逆向上流之事在《南齐书》记载中亦发生在因恐惧被诛而被逼起兵的齐将陈显达身上,这亦令人联想到淳于伯事[6]

柏杨认为淳于伯确是冤死,血逆上流异象更显此是人神共愤,认为委罪淳于伯并以军法处死他正是司马睿拒绝出兵北伐的下台阶[7]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