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华大学天文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清华大学天文台旧称清华大学气象台,隶属清华大学理学院,建于1931年,是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之一。



历史
建于1931年,原属于地学系[1]。天文台的外观设计由建筑系关肇邺院士负责,在原来的气象台基础上增加了一层[2]以提高气势,然后又加盖了圆顶。[3]
为了安置测风仪和观察气象,1929年学校决定投资三万三千余元修建了气象台。为了提供最好的研究环境,清华依据国际标准条例配置仪器、设备,并向英、德、法、美等国著名的气象仪器公司购买精密仪器。当时气象台为一座八角形钢骨水泥高台,其内部直径24英尺(7.3152公尺)、高5层,每层各15英尺(4.572公尺),最下一层建于土山里,地上实际4层,建筑面积365平方公尺[4]。建成后,台顶离地面一百多英尺,是当时清华校内最高的建筑物[2]。气象台周围还建有气象园,用来安置各种气象仪器,总价值达20000美元。[3]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清华,把气象台用做豢养军马、军犬的场所,气象台惨遭破坏。复校以后,重新成立气象系,气象台重建。[3]
1952年,因院系调整,气象系被并入北京大学,气象台被废弃。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北京,气象台严重损坏[2]。1997年,物理系副系主任尚仁成教授提出清华应重新发展天文学科,并在1999年提议将已废弃多年的气象台改建为天文台,得到王大中校长的支持[2]。
2001年,天文台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016年被列入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6]。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