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一百元紙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一百元紙幣,又稱100蚊鈔票,是現時流通的香港紙幣之一,面額為100港元,目前分別由香港3間發鈔銀行發行。由於最大發鈔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長期以來的100元紙幣都是以紅色為主調,所以香港民間俗稱「紅衫魚」。以鈔票編號計算,100元紙幣的發行量僅次於20元紙幣。
此條目或許過多或不當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文字、圖片及多媒體檔案。 (2015年5月11日) |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2月7日) |

歷史

100元紙幣早在19世紀中已由當時的3間發鈔銀行──香港上海匯理銀行(即後來的滙豐銀行)、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即後來的渣打銀行)、印度倫敦中國三處匯理銀行(即後來的有利銀行)發行。直到二次大戰以前,3間發鈔銀行的100元紙幣的設計分別出現了數次變化,尺寸、顏色、風格一直皆有不同。
戰後,3間發鈔銀行繼續發行戰前樣式的100元紙幣。直到1959年,滙豐銀行及有利銀行改變了100元紙幣的設計,兩間銀行的鈔票除大幅縮小外,也採用相同尺寸及色彩。不過實際上,滙豐銀行的鈔票圖案設計改動不大。1961年,渣打銀行也重新設計鈔票,尺寸跟其他銀行一樣,但依舊以綠色印刷。
在1970年,渣打銀行大幅更改鈔票設計,改以紅色為主調。滙豐銀行及有利銀行也相繼在1972年及1974年改變鈔票設計。不過,有利銀行的新鈔票只在1974年發行了一次,之後便完全停止了數十年的發鈔工作。而渣打銀行在1979年又再重新設計一系列鈔票,以中國傳統瑞獸為題材,當中100元紙幣用上了「麒麟」。
自1985年起,兩間發鈔銀行重新設計100元紙幣,尺寸再度「縮水」,變成現時的大小。在1989年,滙豐銀行改以淺紅色及桃色印刷100元紙幣,原因可能是原有設計的顏色過深,同樣現象也出現在20元及1000元紙幣身上。有趣的是,滙豐銀行也曾在1977年改以淺紅色印刷100元紙幣,取代原有的深紅色。

在1993年,兩間發鈔銀行因應香港主權移交日期漸近,更改了原本帶有英國色彩的鈔票設計。不過,渣打銀行的鈔票變動不大,沿用過去的「麒麟」圖案。到了1994年,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即後來的中銀香港)也加入發行100元紙幣。
在2003年,3間發鈔銀行的100元紙幣設計同時更改,加入相近的防偽特徵。
2018年7月2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及3間發鈔銀行宣布發行新版100元鈔票,以粵劇為主題,並於2019年9月3日推出。
Remove ads
紙幣暱稱
- 紅衫魚:是最通行且沿用至今的100元鈔票暱稱,因設計以紅色為主調而得名。

- 1927-1959年:大聖書,紙幣尺寸較大,有一個使者拿住經書而得名
- 1959-1972年:小聖書,尺寸較小而得名
- 1972-1976年:荔枝紅,比較深的紅色
- 1977-1983年:胭脂紅,比較淺的紅色
- 1985-1988年:八卦紅,比較深的紅色 , 帶有八角形圖案
- 1989-1992年:黑獅子,比較淺的紅色 , 鈔票後面的一對獅子由85年版的紅色改為黑色 , 且加入較多顏色和細節
現時一般流通的一百元紙幣
Remove ads
Remove ad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