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湖南耒水铊污染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时间2025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耒水发生铊污染事件[1]。事件发生在湖南省郴州市与衡阳市交界处的耒水河段,影响范围跨越两市。据当局称,污染源被确定为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的良田水泥厂,该厂在拆除旧生产线窑炉时,含有铊的灰尘泄漏,并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雨水将这些灰尘通过工厂的排水系统带入河流,引发污染[2]。
事件发生后,受到中国大陆媒体和舆论关注,主要原因是铊污染导致耒水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相关部门采取行动,监测到异常的铊浓度,并启动紧急响应机制[3]。
背景
耒水是湘江流域中最大的一条支流。其为沿途的多个城市,包括郴州市和耒阳市,提供饮用水和其他用水需求[4]。
湖南省作为有色金属资源大省,一直面临著重金属污染问题,其有色金属产业历史悠久,这使得该地区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面临著长期的压力[5]。
湘江流域过去也曾出现过铊污染事件。铊是一种带有银白光泽的重金属元素,其特性是具有极高的毒性。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非常高,甚至比铅和汞的毒性还要强烈。由于铊的盐类化合物很容易溶解于水中,无色无味。因此铊有可能透过饮用水进入体内,进而引发铊中毒情况[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8978-199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中都对地表水和饮用水铊的含量做出明确的限值规定[7]。2022年,湖南省通过实施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的“利剑”行动以及新修订的湖南省《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968-2021),有效控制工业废水中的铊排放。结果显示,湘江流域重点断面和支流的平均铊浓度持续下降,与2020年相比下降幅度超过五成[5]。
Remove ads
事件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6日晚上20时,耒水郴州市至衡阳市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监测到铊浓度为每升0.13微克/升,按地表水源饮用水铊浓度指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铊浓度限值0.1微克/升,被污染的河水铊浓度超标13倍。而耒水下游各水厂出水铊浓度维持限值0.1微克/升,未受影响[8]。3月17日0时,因应耒水流域(永兴段)出现突发环境事件,永兴县当局启动了Ⅳ级应急响应机制。为此,郴州市和耒阳市相继成立处理耒水流域水质异常的应急指挥部,并立即展开应急处置工作,向受污水体投放除铊剂。在当局进行紧急排查后,初步将污染源指向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经营水泥生产的良田水泥厂[9]。生态环境部即时派遣应急专家团队赶往当地,就郴州市和衡阳市的应急处置工作给予指导[2]。
事件的直接原因在于该企业拆除旧生产线的窑炉时,未能妥善处理窑炉内积存的含铊灰尘。这些灰尘受到雨水冲刷后,经由雨水排放口进入外部水体。特别是3月中旬郴州地区遭遇强降雨,将工厂内含有铊的灰尘通过雨水排放系统冲入厂外的坳山河,随后经由坳山河汇入郴江河,最终流入耒水,导致耒水遭受铊污染[9]。
Remove ads
后续
截至3月25日,大河滩断面的铊浓度持续降低,流域水质已从最初的Ⅳ类(轻度污染)提升至Ⅱ类(优)[4]。生态环境部指出,由于从耒阳水厂到湘江汇合处约有140多公里,且湘江约为耒水六倍的流量,耒水中残留的铊浓度预计不会对湘江水质构成威胁[2]。
反应
就此事件,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宣布将实施强化措施,以加强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铊的防控工作。这些措施涵盖扩大涉铊企业的监管范围,将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纳入重点监控;并将完善雨水排放口的标准化,要求高风险企业建设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同时,为提升预警能力,将建立跨区域铊污染预警平台,实现湘江流域水质数据的即时共享[4]。
4月7日,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发表报告,强调此次事件中铊自动监测系统及时预警的重要性[10]。
生态环境部表示会对涉事企业作出责任认定[5]。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