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汉斯·哈斯 (潜水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汉斯·哈斯(英语:Hans Hass,1919年1月23日—2013年6月16日),是奥地利的生物学家及水下潜水先驱。他以率先推广珊瑚礁、𫚉鱼、章鱼与鲨鱼而闻名,开创了水下纪录片制作,并领导研发了一种循环呼吸器。此外,他亦以其“能量子理论”(energon theory)[1][2] 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承诺而知名。[3][2]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哈斯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律师,哈斯最初亦修习法律。然而,他于1938年在蔚蓝海岸度假时遇见美国潜水员盖伊·吉尔帕特里克,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两人共同从事水下捕猎与摄影活动。[2] 1938年至1939年间,哈斯展开了加勒比海探险,并发表了首批专业文章。1940年,他转攻动物学,并于1943年自柏林大学生物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首个使用自主式循环呼吸器的科学研究项目。
在早期潜水中,他使用德国潜水装备制造商德尔格为其制作的循环呼吸器,并要求将呼吸囊置于背部,以避免“蛙人外观”。1942年至1953年间,哈斯与其研究团队进行超过2000次潜水,使用氧气循环呼吸器记录数据。[4]
虽然加勒比海岛屿波奈的早期潜水业者唐·史都华(Don Stewart)曾在卡勒姆·罗伯兹著作中指责哈斯几乎单独将伊氏石斑鱼捕猎至当地灭绝,[5]但作者在同段落已明确驳斥此说法。
Remove ads
战间期
1939年,哈斯出版了首本水下摄影专著《Diving to Adventure》,部分评论认为他发明了最早的水下相机之一。1940年,他完成首部水下纪录片《Pirsch unter Wasser》(《水下潜行》),由乌发电影公司发行,原片长仅16分钟,于正片放映前在电影院播放;其后他又于靠近杜布罗夫尼克的亚得里亚海补拍,延长了纪录片时长。[6]1941年,哈斯自维也纳迁至柏林,创立具税务优惠资格的学会“Expedition für biologische Meereskunde”(意译:生物海洋学探险会)。
由于患有雷诺氏综合征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良,哈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免除德国军役。[7] 1942年,哈斯透过数百场演讲的收入购得帆船Seeteufel。然而,由于该船停泊在什切青港口,战争期间无法开往地中海,因此未能用于计画中的远征。[8]因此,哈斯在比雷埃夫斯租下一艘船,1942年于爱琴海与克里特海航行数月,进行水下摄影与拍摄。该船原先由维也纳大学持有。在此次远征中,他拍摄到斯基亚索斯岛附近群体使用炸鱼法的画面,灵感来源于维尔纳·赫尔维希于1939年出版的著作《Die Raubfischer in Hellas》。
1943年春夏,哈斯在那不勒斯与卡普里岛的动物学站逗留数月,研究与采集苔藓虫(一种水生无脊椎动物),作为动物学博士论文研究材料。1944年2月,他完成论文,获得科学博士学位。
战争结束前,哈斯居住并工作于巴伯斯贝格堡的乌发电影公司摄影棚,剪辑并制作爱琴海远征纪录片《Menschen unter Haien》(《鲨鱼中的人类》),片长84分钟,于1947年发行。纪录片展示隆头鱼、水母、海绵、海葵及𫚉鱼等海洋生物,其中亮点包括爆破捕鱼与潜水员与鲨鱼互动。[6]在巴贝尔斯堡期间,他结识德国女演员汉内洛蕾·施罗特,并于1945年与其结婚。
Remove ads
战后活动与声誉
1945年,Seeteufel号在苏联占领柯尼斯堡时失踪。[8] 1947年,他的电影《Menschen unter Haien》于苏黎世举行全球首映,并于1948年出版同名畅销书。随后,他与慕尼黑的 Herzog-Film 与维也纳的 Sascha-Film 签约,并展开首度使用新研究船Xarifa的探险,该船主要透过红海摄影猎游旅行与英国广播公司资助。
哈斯与汉内洛蕾育有一子——汉斯·哈斯二世(Hans Hass Jr.),两人于1950年离婚,同年他迎娶第二任妻子洛特·拜耶尔(Lotte Baierl)。 哈斯共制作105部商业纪录片,其中许多由他与第二任妻子一同出演,后者亦是专业潜水员。1951年,他的纪录片《红海之下》荣获威尼斯电影节首奖。[9]
经历东非与南亚探险后,哈斯于1959年制作首部电视系列,1961年首次拍摄水域之外生物,并展开行为研究。1963年至1966年间,他提出“能量子理论”(energon theory),主张所有生命形式——人类、动物与植物——的行为皆有共同起源。[2] 他将此理论与管理学策略结合,于1969年发表与进化论的共通性。1970年代,他转向环境与商业议题,并获维也纳大学聘为教授。1983年,他展开长期研究与课程,探讨职业中的掠食本能,整合海洋生物学、行为研究与管理理论,认为能量子理论不可被推翻。1989年,他再次将焦点放在环境议题上。
1967年12月17日,澳大利亚总理哈罗德·霍尔特于维多利亚州波特西切维奥特海滩失踪。哈斯随后访问澳洲,并于1971年发表纪录片《Das Geheimnis der Cheviot Bay》(《切维奥特湾之谜》),探查霍尔特失踪海域。[10] 在接受澳洲广播公司“A.M”节目专访时,他指出观察到当地水下环境有锋利嶙峋的岩石,推测霍尔特可能被困其中,并因海流与岩石作用导致尸体严重损毁。
哈斯坦言自己与法国科学家雅克-伊夫·库斯托存在竞争关系;根据《纽约时报》讣闻,他曾对历史学家蒂姆·伊考特(Tim Ecott)表示:“对库斯托而言,世上只有库斯托。他从未承认他人,也不会纠正大众认为他是潜水或水下摄影首创者的印象。”[2]
2013年6月16日,哈斯于维也纳辞世,享耆寿94岁,遗有妻子与女儿梅塔(Meta)。[2] 其妻洛特·哈斯于2015年1月去世,其子汉斯·哈斯二世(演员兼作曲家)则于2009年自杀身亡。[11]
荣誉
2002年,历史潜水学会设立“汉斯·哈斯奖”(Hans Hass Award),颁予在水下科学、技术或文学艺术上有杰出国际成就的个人。[12]
潜水技术创新
哈斯在潜水技术上的主要创新包括:[13]
- 1938年:为罗伯特相机研制新型轻便式水下摄影机
- 1940年:于圣卡塔利娜岛拍摄首批水下彩色照片与影片
- 1941年:开发适用于科研、工业与运动的“游泳式潜水”技术
- 1944年:建造氦氧混合气再呼吸器(原型机)
- 1949年:研发深海摄影新系统(称为“Bathyopthalm”)
- 1949年:获得“Elektro-Marina”专利,透过无线电信号捕鱼的新方法[14]
- 1949年:设计“汉斯·哈斯潜水蛙鞋”系统,由维也纳的森佩里特公司(1949年起)、汉堡的巴拉库达潜水设备公司(1951年起)与伦敦的海因克潜水设备公司制造[15]
- 1950年:研制“Leica System Hans Hass”电子闪光水下相机外壳
- 1954年:研制“Rolleimarin System Hans Hass”水下相机外壳,亦有立体摄影版本
- 1955年:共同开发并推广水下腕表(ENICAR Sherpa)
- 1956年:研制新型专利潜水蛙鞋(称为“Superfish”)
- 1973年:建造水下栖息舱(西班牙阿尔梅里亚)
- 1977年:与德国公司 BRUKER 合作研制小型潜艇,用于深海科研、旅游与石油勘探
- 1983年:开发并推广创新的减压电脑(称为“Deco-Brain”)
Remove ads
著作
- 4 部商业电影
- 约 70 部电视影片
- 超过 25 本著作,其中包括:
- 1939年:《Jagd unter Wasser mit Harpune und Kamera》(《水下捕猎:鱼叉与相机》)
- 1941年:《Unter Korallen und Haien》(《在珊瑚与鲨鱼之间》)
- 1942年:《Fotojagd am Meeresgrund》(《海底摄影狩猎》)
- 1947年:《Drei Jäger auf dem Meeresgrund》(《海底三猎人》)
- 1949年:《Menschen und Haie》(《人与鲨鱼》)
- 1952年:《Manta, Teufel im Roten Meer》(《蝠鲼:红海恶魔》);英译本:《Manta, Under the Red Sea with Spear and Camera》,由 James Cleugh 翻译,1952年出版,Rand McNally & Co.
- 1954年:《Ich fotografierte in den 7 Meeren》(《我在七大洋摄影》)
- 1957年:《Wir kommen aus dem Meer》(《我们来自海洋》)
- 1958年:《Fische und Korallen》(《鱼类与珊瑚》)
- 1961年:《Expedition ins Unbekannte》(《未知探险》)
- 1968年:《Wir Menschen. Das Geheimnis unseres Verhaltens》(《我们人类:行为的秘密》);英译版《The Human Animal》
- 1970年:《Energon: Das verborgene Geheimnis》(《能量子:隐藏的秘密》)
- 1971年:《In unberührte Tiefen. Die Bezwingung der tropischen Meere》(《未触碰的深处:热带海洋的征服》)
- 1972年:《Vorstoss in die Tiefe》(《深入海底》)
- 1973年:《Welt unter Wasser》(《水下世界》)
- 1976年:《Eroberung der Tiefe》(《深海的征服》)
- 1976年:《Der Hans-Hass-Tauchführer. Das Mittelmeer》(《汉斯·哈斯潜水指南:地中海》)
- 1977年:《Der Hai. Legende eines Mörders》(《鲨鱼:杀手的传说》)
- 1978年:《Die Schöpfung geht weiter》(《创世继续》)
- 1979年:《Wie der Fisch zum Menschen wurde》(《鱼如何演变成人》)
- 1980年:《Im Roten Meer. Wiederkehr nach 30 Jahren》(《重返红海三十年》)
- 1985年:《Stadt und Lebensqualität》(《城市与生活品质》)
- 1986年:《Abenteuer unter Wasser》(《水下冒险》)
- 1987年:《Der Ball und die Rose》(《球与玫瑰》)
- 1988年:《Der Hai im Management》(《管理中的鲨鱼》)
- 1991年:《Vorstoss in unbekannte Meere》(《深入未知海域》)
- 1994年:《Die Hyperzeller》(《超细胞生物》)
- 1996年:《Aus der Pionierzeit des Tauchens》(《潜水的先驱时代》)
- 2004年:《Erinnerungen und Abenteuer》(《回忆与冒险》)
Remove ads
奖项
- 奥地利最佳宣传片创意总理奖首奖(1949年)
- 维也纳摄影学会金质奖章(1950年)
- 威尼斯双年展(1951年)
- 电影《Adventure in the Red Sea》于第2届威尼斯科学与艺术纪录片国际影展获得长片纪录片国际奖(1951年)
- 电视系列《Diving to Adventure》获英国广播公司评选为“年度节目”(1956年)
- 美国水下摄影学会颁发“年度杰出水下摄影师奖”(1959年)
- 奥斯卡特别奖(最佳水下摄影),电影《Under the Caribbean》(1959年)
- 德国体育潜水协会名誉会员(1974年)
- 奥地利科学部长赫塔·菲恩贝格授予名誉教授头衔(1977年)
- 德国 Europäische Bildungsgemeinschaft 出版社名誉会员(1978年)
- 林茨科学奖章(1987年)
- IADS 终身成就奖(1989年)
- 德国体育潜水协会金质荣誉勋章(1994年)
- 德国历史潜水学会“潜水先驱奖”(1997年)
- 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勋章(1997年)[16]
- 国际潜水名人堂入选(2000年)[17]
- 2012年,一种产自菲律宾的芋螺属被命名为Protoconus hanshassi
- 2018年,维也纳命名“汉斯·哈斯公园”[18]
Remove ads
参见
- 汉斯·哈斯奖-表彰对海洋知识进步所做贡献的奖项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