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潘金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潘金玉(1914年7月21日—2010年10月24日),日治台湾南投厅埔里社支厅埔西区乌牛栏庄(今南投县埔里镇爱兰)人,是台湾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的巴宰族耆老,也是全球最后一位全然精通巴宰语者。[1] 族人尊称她为 tata(达达、巴宰语阿姨)、或称 apu(阿嬷/ama)。

事实速览 apu (tata) 潘金玉, 出生 ...

生平

潘金玉出生于日治时期的乌牛栏部落(爱兰),父母亲均使用巴宰语。之后送至蜈蚣仑部落给噶哈巫族人作养女,养父母均讲噶哈巫语。另因时代背景与平埔族汉化,本人也精通台湾话日语以及中华民国国语[2]

对潘金玉纯巴宰语的质疑

噶哈巫族人 Bauke Dai'i 的田野调查结果,由于潘金玉在噶哈巫族部落长大,因此其巴宰语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噶哈巫语的影响。[2]

失落的语言

由于少有人能用流利的巴宰语与之对话,故数十年来日常生活都使用台湾话[3] 潘金玉耆老用台语说:“…跟我的伴(已往生)讲(巴宰语)!如果我老伴有来(在梦中)。跟我一样(同辈)四个(人)都没有了。剩我一个、剩我一个!这样子而已,要跟谁讲!…”。[4]

巴宰语的语言复兴运动

潘金玉耆老生前全力投入巴宰语的语言复兴运动。她亦参予编纂过《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语文学习领域 原住民语》、其中主编《巴宰语学习手册第(1-9)阶》。[5]于2001年潘金玉耆老已协助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李壬癸院士、及日籍学者土田滋编纂成《巴宰语词典》。[6][7]

这几年来在潘金玉耆老与巴宰族人、及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至2010年,小孩加大人至少有10多人会说巴宰语。[8]

逝世

潘金玉耆老于2010年10月24日在埔里基督教医院逝世,享寿96岁,她的逝世宣告了巴宰语的灭亡。[9]

著作

  • 潘金玉(母语发音)/赖贯一(文字校订)/陈俊杰(录音整理),"巴宰语母语录音2184句",台湾打里长折文化协会出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赞助,2000年。

注释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