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潮声十五音
閩南語韻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历史
张世珍(1840–1915)出生于饶平县隆都隆城(今属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青年时期曾随族人外出经商,在此期间学会了闽南话、山东话和粤语,1885年后他回到澄海东里定居。1895年时,他受到友人传授的十五音口诀的启发,开始编纂潮汕片的十五音字书。《潮声十五音》在1904年完成初稿,在1907年定稿并作序,随后于1913年由汕头图书报石印社出版。[1]
音系
《潮声十五音》受漳州地区的字书影响,只有十五个声母,而非潮州话的十八个。其中[n]和[l]不分,都作“柳”母;[b]和[m]不分,都作“文”母;[ŋ]和[g]不分,都作“语”母。此外“求”字在潮语中的声母为[kʰ],却用来记录[k]声母的字,也是受漳泉十五音字书的影响[2][3]。
《潮声十五音》共四十四个韵母,其中入声韵尾的韵母按传统习惯,被认为是其他韵母的声调变体。《潮声十五音》对鼻化韵母的处理有所欠缺,存在未分出鼻化韵母和混淆鼻化与非鼻化韵母的情况。[2][3]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