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澎湖气象站

創辦於1896年,位於台灣澎湖縣的三等氣象測報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氣象站map
Remove ads

澎湖气象站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为交通部中央气象署辖下的三等气象测报机构,全名为交通部中央气象署澎湖气象站,该站最早成立于台湾日治时期,为日治时期五座最早成立的气象站之一[2],旧称观风楼[3]。2016年为澎湖气象站建站120年,含日治时期,澎湖气象站共有32位主任就任,日本人有17位,台湾人有15位,其中澎湖籍有3人,澎湖气象站第32任主任许天生自1991年就任直到2016年已25年之久,创下台湾各级行政机关首长任职最久的纪录[4]

事实速览 澎湖气象站, 组织 ...
Thumb
澎湖气象站门牌。
Remove ads

沿革

日治时期

1895年清朝政府因甲午战争战败,与大日本帝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澎湖群岛等,并因应国际需求与南进发展,指派当时日本中央气象台技手近藤久次郎抵台勘查各地测候所设站地点[4]。1896年7月12日台湾总督府即以府令第21号,在全台各地成立台北台中台南恒春,以及唯一在离岛的澎湖岛等五座气象观测站,其中澎湖的气象观测站,正式定名为“澎湖岛测候所”,当初台湾总督府会择定澎湖岛妈宫城作为测候所设立点在于,澎湖群岛位于台湾海峡,距离台湾本岛的台南安平有52哩,对于离岛型气候的观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地理位置[5]

澎湖岛测候所初期先以妈宫城拱辰门楼作为临时测候所之用,为今日马公市的公车总站和宪兵队旧址路段[6],1898年3月1日开始执行气象观测。1898年3月澎湖岛测候所搬迁至妈宫西町[7],也就是今日马公市新兴路2号的现址,做为永久测候所使用。1902年1月起提供澎湖地方的气象预报服务,1920年10月澎湖岛测候所改名为澎湖测候所[5]

Remove ads

战后至今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民政府来台接收总督府留下之各地行政单位,澎湖测候所由台湾省气象局接收,名称不变,战后首任气象站主任为邱日兴[8]。1948年台湾省气象局改为台湾省气象所,澎湖测候所全衔更改,1965年9月1日台湾省气象所再度改为台湾省气象局,澎湖测候所全衔改回。1971年7月1日中央气象局组织恢复建制,台湾省气象局更名为中央气象局,含澎湖测候所在内,辖下气象测报机构全衔更改隶属于中央气象局。1976年11月1日中央气象局依照附属测站通则,辖下各气象测报机构更名,澎湖测候所更名为澎湖气象测站,并归列为三等气象测报机构。1989年8月1日再度更名为澎湖气象站至今[5]

目前澎湖气象站已除役之老旧气象、海象与地震等相关观测设备,因具有其历史意义,因此都运送至台湾南区气象中心内的气象博物馆典藏,而仍有薰蒸式强震测量仪存在澎湖气象站中保存[4]

建筑结构

日治时期的澎湖气象站因与台湾本岛台北、台中等其他四座气象站同时成立,澎湖气象站的建筑设计与台北、台南气象站雷同,均为18角正柱形1层楼炼瓦结构,正中央设有一座风力塔,塔高约40尺,总占地面积约50坪。澎湖气象站除了有办公场所的厅舍、官舍、附属舍,及观测坪等,其中官舍因日治时期澎湖测候所所长及技手为总督府判任官六级俸以下,因此官舍以丙种官两户为配置,起居空间约5至6坪,公共空间13至14坪,总室内坪数约15坪,官舍本身为木造覆瓦结构[5]

战后国民政府接收将原木造官舍拆除,改建为砖造覆瓦平房,观测坪及大门不变。1980年7月17日基于日治时期的测候所办公厅老旧,因此拆除重建[5]。1997年办公厅再度改建,于旧厅舍后方新建多用途站房一栋,1998年9月竣工迁入,观测坪也同时迁移至站内西侧空地。澎湖气象站全站土地面积约873坪[2]。澎湖气象站新建办公厅因顶部设有风力塔,塔顶装设风力及风速观测仪器,当有台风警报时气象站职员会升起旗号做为通告,因此澎湖当地人多称它为观风楼[7]

Remove ads

编制

澎湖气象站依中央气象署三等测报机构编制,设有主任1人,职员3人,技工1人,总配置人力为5人。2022年年1月1日起,气象站转型取消夜间人工观测,采监测席与核心业务席,上班时间早上7时30分至夜间18时30分。 [9]

观测项目

地面气象观测

澎湖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项目有气压气温风向风速湿度降雨、降雨强度、日照时数、日射量、能见度蒸发量、天气现象及等,每天24小时作业。由于采用地面气象自动测报系统,大部份即时观测资料均可透过中央气象署内部网路专线,传输至气象预报中心, 以供天气分析及预报作业之用。并同时在值班时间每三小时一次,将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编成规定格式之气象电码, 传送至台北气象预报中心通信部门,经汇整后对国际广播,提供国内外气象单位参考[2]

船舶气象观测

澎湖气象站辅导并协助航行于高雄澎湖海域间的台华轮,定点收集海上气象观测资料做为天气分析之参考[2]

大气化学观测

澎湖气象站观测坪设有放射性污染侦测器,需定时更换感应体及收集雨水及落尘,寄送原子能委员会分析大气放射性物质含量。另原子能委员会亦设有环境监测站,即时监测环境辐射量[2]

紫外线指数观测

澎湖气象站1999年1月在风力塔日射量感应器旁装设紫外线指数感应器,撷取观测紫外线指数,并透过气象局内部网路传回气象预报中心,供发布紫外线指数参考[2]

酸雨观测

澎湖气象站2007年11月在观测坪装设酸雨收集器,当有适量以上降雨时,收集检测,并视需要将雨水样品寄送复验,供研究及应用参考[2]

地震测报

澎湖气象站设有深井地震站、短周期三向地震仪、新式强震加速度仪,卫星定位系统和地震警报器,可即时将观测到之地动资料经由数据专线自动传输至地震测报中心, 提供强地动及地壳形变之观测资讯,做为分析研判及发布地震消息之参考,并能立即显示有感地震之级数[2]

潮汐测报

代管设于马公第三渔港之潮位站,将资料传送至海象测报中心,做为分析研判及发布未来潮汐预报的参考[2]

天气预报

由于台湾本岛地形复杂,澎湖气候又另有特色,为使天气预报更符合地方之特性与需求,澎湖气象站每日透过即时视讯参加预报讨论会,了解最新天气分析及未来趋势,撰写地方之天气小帮手,并针对责任区乡镇预报校验回馈预报中心[2]

图辑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