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火星冲日

天文學術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火星冲日是指火星地球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火星之间。此时火星和地球之间距离最近,而且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而易于观察。火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约为779天,最近一次出现在2025年1月16日,下一次火星冲日将出现在2027年2月19日。[1]

因为火星在近日点时的表面活跃程度(例如表面沙尘暴)或表面地形均能肉眼可见,火星在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重要性之下,而火星冲日相对于其他时候的视直径会大许多以至能清楚看见表面状况,因而火星历次大冲之时,不少天文爱好者(甚至有天文台参与)均以铅笔目视扫描记录表面活跃的现象或者是拍摄的主要对象。

19世纪声称发现的“火星运河”以至现在以摄像头接驳望远镜清晰纪录火星短短几天的尘暴与极冠的变化也多是在火星大冲的这一段日子完成的。

相关概念

行星在近日点前后的冲较接近地球,亮度也是历次冲日之中最亮的,这个冲即大冲。最近的一次火星大冲发生在2018年7月27日。下一次火星大冲发生在2035年9月15日,此时借助普通天文望远镜已能清晰地看到它的白色极冠。

火星冲大约每两年出现一次,但每次冲的火星视直径有分别,例如 xx 年火星冲的最大直径只有 20 角秒,yy 年火星冲则有 25 角秒,于是我们就以“大冲”来强调 yy 年的冲,其它接近地球的期间的“冲”只叫做“冲”和“接近”,没有“中冲”、“小冲”或者“中接近”、“小接近”的说法。

日本国立天文台在2020年“火星の接近”基础知识注释3[2]中提及“中接近”这个没有定义的错误名词。是首次在日本国立天文台火星冲的文件中出现。

由日本天文学会编辑,日本政府文部省公布日本天文学名词[3]是没有“中接近”和“小接近”这两个不合规格的天象名词。

在火星最接近地球时,会有“超级火星”的说法。

Remove ads

历史记录

说“火星冲”等于“火星最接近地球” ,如果不求精密,这是可以的。但要精密计算,“冲”与 “最接近地球”的意义便不能混淆,因为“冲”并不等于“最接近地球”。

1877年9月3日,日本时值西南战争,当地民众敬仰对抗政府的西乡隆盛,当时的火星称为西乡星[4]

2003年8月27日,视直径25.1角秒 (2003年8月29日火星大冲)

2018年7月31日,视直径24.3角秒 (2018年7月27日火星大冲)

2035年9月11日,视直径24.6角秒 (2035年9月11日火星大冲)

更多信息 日期, 现象 ...

由公元0年至3010年期间,火星最大接近在 2729年9月9日,视直径25.2角秒。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连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