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灰塑

流行于中国广府地区的石灰塑像艺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灰塑
Remove ads

灰塑,俗称灰批,是流传于中国广府地区,以石灰为材料的塑像艺术。主要见于广府地区的寺观、祠堂、大宅,用于装饰屋檐、屋脊、山墙、门额、窗框,形式包括浮雕、镂空雕及立体雕。

事实速览 灰塑, 申报地区或单位 ...

历史

据记载,灰塑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已有记载[1],至宋代广泛运用。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始建的增城证果寺中有灰塑“龙船脊”。明清时期,广府地区盛行以灰塑装饰寺观、祠堂及大宅[2]。此外,浙江、四川、江苏、福建等地亦有发现[3]

2008年,灰塑技艺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地区为广东省广州市[4]

工艺

原材料主要有石灰、稻草、玉扣纸、糯米粉、糖、钢筋、钢钉、铜线、颜料等,工匠使用上述原料制作成的草筋灰、石灰油、纸筋灰来制作灰塑。这种材料耐酸、耐碱、耐温,易于风干,适宜在广府地区的湿热气候下保存[5][1]

制作工序包括制作灰泥、批底、塑形、上色。为了加固,会在灰塑的装饰位置打入钢钉,并用铜线扎出星型骨架[6]。批底,即在骨架上包上草筋灰,每次包灰间隔一日,如此层层裹灰,形成雏形。批灰塑形,即搅拌颜料与纸筋灰,在灰塑上涂一层色灰面,最终定型、修型、上色[6]。雕塑技法上主要是拍、抹、推、压、挑,不用事先准备的模具或图案模板。工具大致包括搅拌机、铁锤、灰匙、线匙、角匙、竹签、灰板、毛笔、枋条、水粉笔[1]

亦有匠人通过装饰性的通风孔以达到抗风目的[2]

特色

灰塑的题材视乎规模大小,规模较大的主要是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典故,如郭子仪祝寿、竹林七贤唐明皇逛月宫、桃园结义哪吒闹海。多宣扬纲常礼教四维八德、读书进学,以及清逸、淡远、高洁的人文志趣。规模较小者主要是吉祥纹饰,包括鸟兽草木、几何图案、山水图景等,以谐音意头、岭南风物为特色[1],如蝙蝠谐音“福”,独角狮象征吉祥如意,花瓶谐音“平安”,葡萄、老鼠象征吉祥如意、儿孙满堂[2]

风格上,造型灵活多变、层次丰富分明[6],手法简约洗练,用色艳丽浓烈,趋于繁复、充盈[1]。常用红色、白色、黑色线条勾边[2]

图册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