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灰鹡鸰

鶺鴒科鶺鴒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灰鶺鴒
Remove ads

灰鹡鸰学名Motacilla cinerea)为鹡鸰科鹡鸰属下的一种鸟类。[2]这个物种主要在蒙古、中国大陆北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繁殖;在中国大陆南部、台湾、菲律宾、中南半岛、印尼等地过冬。[3]

事实速览 灰鹡鸰, 保护状况 ...

全长约18-19公分。该物种看起来与黄鹡鸰有些相似,但其下腹部的黄色仅限于喉部和泄殖腔。繁殖期的雄鸟有黑色喉部,而雌鸟则有更多白色区域。其性别及冬夏间的羽色略有不同。[4]

该物种分布广泛,几个种群在古北界欧亚大陆繁殖,并迁徙至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繁殖时,它们一般与流水相关,虽然它们可能会利用溪流附近的人造建筑来筑巢。非繁殖季节时,它们也可见于湖泊、海岸及其他水域栖地。相对于黄鹡鸰,这种鸟类更偏好山区活动。[5][3]与其他鹡鸰类似,它们经常摇动尾巴,飞行时呈波浪状,并且在飞行中经常发出尖锐的叫声。

Thumb
指名亚种 (比利时)
Thumb
卵,威斯巴登博物馆英语Museum Wiesbaden
Remove ads

分类与系统学

灰鹡鸰的二名法Motacilla cinerea马马杜克·唐斯塔尔于1771年在其著作《英国鸟类学》Ornithologia Britannica中首次介绍。[6][7] Motacilla拉丁语中对灰鹡鸰的名称;尽管实际上是motare的指小词,意思是“移动”,但在中世纪时代引发了对cilla为“尾巴”的误解。种小名cinerea来自拉丁语cinis,意为“灰烬”,指“灰色”。[8]

该物种的亲缘关系尚未完全解决;它属于非洲鹡鸰之外的分支,这些物种在外部形态上令人困惑,mtDNA细胞色素bNADH脱氢酶亚基2的序列数据无法稳健地解决其亲缘关系。虽然现有物种可能与黄头鹡鸰和一些西方黄鹡鸰最为接近,但其确切的关系仍不明确。[9]

已确认的三个亚种包括:[10]

  • M. c. patriciae沃里,1957) – 亚速尔群岛
  • M. c. schmitzi楚西,1900) – 马德拉群岛
  • M. c. cinerea唐斯塔尔,1771) – 西欧、加那利群岛与西北非洲至中部、东部和东北亚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Male M. c. melanope
灰鹡鸰 日本

这种纤细的鹡鸰有狭窄的白色眉纹和断裂的眼环。上半身为灰色,与白色下腹部形成对比的黄色泄殖腔使其具有辨识度。繁殖期雄鸟有黑色喉部,边缘有白色的胡须状条纹。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在草地或浅水沼泽地觅食,也会使用水中的岩石,并经常栖息在树上。它们的叫声清脆尖锐,歌声由颤音组成。[11]

分布与栖地

灰鹡鸰广泛分布于古北界地区,具有数个明显的种群。指名型(包括caspica,分布于伊朗、土耳其和高加索地区)来自西欧,包括不列颠群岛、斯堪地那维亚和地中海地区。melanope亚种主要分布在东欧和中亚,主要沿著乌拉尔山脉、天山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繁殖,与指名亚种之间的区分并不明显。[12] 它们在非洲和亚洲过冬。robusta亚种在亚洲东北部的西伯利亚繁殖,分布范围延伸至韩国和日本,这些亚种在东南亚过冬。岛屿型包括亚速尔群岛的patriciae马德拉群岛schmitzi及加那利群岛的canariensis

它们有时会出现在阿拉斯加西部的岛屿上,但已知有时作为迷鸟出现在更南的加利福尼亚。[13]

行为与生态

Thumb
指名亚种(比利时)

繁殖季节从四月到七月,巢筑在快速流动的溪流或河流旁的堤岸上,位于石头和树根之间。[11] 雄鸟在展示时会短暂飞向空中,然后慢慢下降,伴随著一系列快速的尖锐高音。[14] 在欧洲,巢穴通常筑于人工结构中的洞穴中。每窝产下3至6颗带有斑点的蛋,可能会多次繁殖,但后续每窝蛋的数量会逐渐减少。[15] 在爱尔兰,通常每窝产五颗蛋,繁殖成功率约为80%,蛋或雏鸟的捕食是主要的繁殖失败原因。[16] 加那利群岛的种群通常每窝蛋数较少,且繁殖季节没有较高纬度地区那么短且明显。[17] 孵卵期约两周,雏鸟在孵化后两周内羽化。野外的寿命最长可达8年。[18][19]

在其分布区的一些地区,白喉河乌与灰鹡鸰共享相同的栖地,并且有一些异种哺育的纪录,即成鸟灰鹡鸰为河乌的雏鸟喂食。[20]

这些鸟类捕食各种水生无脊椎动物,包括成虫苍蝇、蜉蝣、甲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21] 它们在冬季经常沿著路边觅食,发出尖锐的chi-cheep叫声,飞向路边更远的地方,但飞行一段距离后又会折返至原地。[14]

在冬季,它们会成小群过夜。[22] 已知过冬的鸟类每年会回到同一地点,有时会选择一个小的城市花园。[14][23]

成鸟经常受到寄生虫Ixodes ricinus的感染,这些蜱可以携带Borrelia,因此可能在广泛区域内传播莱姆病。[24] 此物种中也已知存在球虫病,如Isospora[25]大杜鹃有时会对该物种进行巢寄生[26]红隼有时会捕食它们。[27]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