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无被害人犯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無被害人犯罪
Remove ads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在任何成年人自愿或互相自主同意的基础下,所进行的非法行为。由于相关行动是自愿的,故可以说不存在真正的被害人。

无被害人犯罪的定义因地区及各地司法系统而异,但一般包括持有违禁品娱乐性用药、进行性交易、成年人之间合意进行某些禁忌的性行为(例如近亲性交)、自杀[1]、擅闯禁区、同性恋[2]走私、非法移民等行为[3]。不过它的范围仍有一定争议性[4]。埃德温·舒尔和雨果·亚当在他们的合著《无被害人犯罪:争议的两面》中写道:“其中一些规管无被害人犯罪的法律会制造次级犯罪,且它们都会制造新的‘罪犯’。要不是触犯相关法律的话,当中很多都是十分守法的公民及当权者”。

游说者或活动家可能会在质疑某法律条文的正当性时,使用此一用语[5]

根据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伤害原则英语Harm principle,只要只牵涉自己,而没有伤害他人,人就可以自由行动[6]伤害原则英语Harm principle常被用于自由议题,部分自由主义者呼吁将刑法中没有造成受害者的法规废除,自由主义者认为刑法只应将侵害他人权利之行为可以称之为犯罪,且国家应保障个人权利不受他人所侵害[7]。而未侵害他人权利之行为应将其合法化、自由化

Remove ads

定义

认为“无害于他人之行为”不该受到法律束缚,在过去就有出现这一概念,在1799年法国大革命对自由的定义在于“每个人皆有权做一切,只要是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未伤害他人之行为,被认为跟人们的自由高度相关。认为法律应该限制的是“有害于他人之行为”[8]。于18世纪自由意识抬头,而渐渐许多的人们要求将“无害于他人之行为”除罪化[9]

芝加哥大学高级讲师吉姆·莱策尔界定了用于分辨无被害人犯罪的两项特征——若相关行为推至极端,则能够看出一种独特分明的行为模式;它的负面后果只会在参与者身上显现[10]

在理论上,每个政体皆会自行决定及实行自身想实行的法律,以让它的公民实现最大的幸福。不过知识、行为、价值观会随著时间而改变,社会也因此而变化,令法律可能滞后于现实情况。一旦大多数人认为某条法律为没有必要,而该法又未得废除,那么就有可能成为无被害人犯罪。

无被害人行为合法化

在一些国家,部分在以往被视为违法的行为,到了当今已被合法化/除罪化。
无被害人犯罪当中包含了性行为及药物滥用、自杀、同性恋等类别。

同性恋

  • 俄国在十月革命之后,把同性恋除罪化[11]。布尔什维克在1922年的《布尔什维克法典》中,将两情相悦的“性越轨”(sodomy)除罪化,使其从非法性行为名单中删去,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想简化对性犯罪的处理方式[12]斯大林政权之后破坏了《布尔什维克法典》,并迫害一众同性恋者,但相关迫害程度仍未可知[13]
  • 英国于1950年代发表了《沃尔芬登报告》,建议“成人私下的同性恋行为应予以合法化”。
  • 在过去美国,同性之间的性行为违反性悖轨法,最高可以判死刑,后来于2003年时将此法条废除。劳伦斯诉德克萨斯州案为美国同性性行为合法的重要案件,在此案宣布各州政府不得禁止成年人间自愿进行的同性性行为,认为成年人之间自愿进行的私下性行为应该是自由的一部分,将同性性行为在美国全国非刑事化。

自杀

自杀也是一个无受害者犯罪的例子,虽无被害者但在过去的英国还是被认为自杀是一种罪,在过去的英国,自杀未遂会被起诉,自杀被认定是一种罪,随著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后来英国将自杀除罪化[14]

过去曾有许多国家将自杀视为罪行,例如古典时期的雅典,未经国家允许而自杀的人,不仅无法拥有常规的葬礼,尸体也没有墓碑或任何标记。17 世纪时,法国路易十四所颁布的刑法条例指出,自杀者应该受到残酷的刑罚。然而,人们对于自杀的态度一直在转变,由于自杀是对自己的个人行为,且并不会侵害他人权益,所以自杀被归类于无受害者犯罪,且惩处一个放弃自己生命的人,这样的法律被视为没有必要,渐渐的许多国家将自杀除罪化。也有德国学者Wagner Joachim认为“自杀”是一项人格自由的基本权利,也就是说个人对于再无意义之生命以及无法忍受之痛苦,个人得以选择自杀来解脱,而这样的选择符合了人性尊严以及人格的自由[15]。尽管国家并不鼓励自杀,但许多国家已经不再将自杀或是自杀未遂视为犯罪[16][17]

Remove ads

药物、烟酒

美国禁酒令在1919年通过并执行,后来于1933年正式废止。它被视为一场失败的“社会实验”,因为民众们根本不理会禁令,且转喝自制的烈酒,以代替持牌酒类饮品[18]。在澳洲使用娱乐性大麻在联邦法律中仍属违法行为,但在澳洲部分地区的地方法之中持有少量大麻是合法的,但运输和贩售仍属违法,介于合法和不合法之间,因此大麻在当地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毒品”,情况跟美国及新西兰相近[19],当今美国则有大麻合法化与否的争议[20]。在美国及澳洲,主张大麻合法化者有一部分的声势,因为这可带来庞大的收入[19][21]

性产业

  • 无受害者行为的性产业

关于成人产业的无被害者的定义在于自愿且双方同意下所进行才属于无被害者,“有受害人的犯罪”和“无受害人的犯罪”是法学研究法律和制定法律的重要一环,性交易被认为无受害者犯罪是因为在于买卖双方同意之下所进行的利益交换,买方并不觉得受害,卖方也不觉得受害,为双方互相同意之行为。除了性交易之外,其范围也包含了色情片演员,即便演员是自愿拍摄,但有部分国家认为色情片演员也是透过性来换取片酬,因此也被视为性交易的一环。由于性交易是成年人自愿且双方同意下进行,在双方皆愿意的情况下是没有受害人的,相关的法律惩处就会引起争议性,所以部分法律学者会呼吁将性交易合法化[22]

  • 性交易

在很多地区,性交易为合法的,不过仍受到一定规管。荷兰于1999年成为最早将性交易合法化的国家之一。但在2012年,当地开始考虑加强规管,将性工作者进行实名制的注册,而未注册的性工作者将视为犯罪[23]

在孟加拉国性交易被合法化,但性工作者必须登记并签署一份宣誓书,声明她们是自愿选择卖淫,才能从事性工作。并且孟加拉国极力禁止人口贩运、强迫卖淫、儿童卖淫、性交易广告[24]

纽西兰的性交易合法化之后,性工作者获得更多的人权,合法化后能让企图伤害性工作者的人受到司法惩处,让性工作者免于受到殴打和伤害,并且性工作者不会受到警察逮捕,反而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减少受到的虐待剥削。纽西兰的性交易合法化最早是由1987年,一群性工作者创立了新西兰性工作者组织,此组织是至今仍然活跃的New Zealand Prostitutes' Collective,该组织的简称为NZPC。在2000年,NZPC的一部分受到新南威尔斯州成功的启发,组织了一个女权主义者、警察以及宗教和社区领袖组成的联盟,要求对性工作进行全面的合法化[25]

  • 成人影片

色情片包含成人电影三级片AV影片成人片演员AV女优等相关的影视媒体,几乎所有的国家儿童的色情影片是非法的,但成人间的色情影片则在一部分的国家是合法的,像是AV影片在日本地区是合法的。在上个世纪多半的色情影片都被视为犯罪,随著年代变化,色情制品的规范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色情制品限制放宽,成人色情演员间自愿拍摄的色情电影,被视为个人创作自由,政府不该介入干预,限制个人创作的自由。让电影制片公司能自由的出版成人商业作品。色情影片该禁止还是该当作合法的商业电影、商品出售,这是一直以来反复探讨的社会议题。[26]

Remove ads

争议

无被害人犯罪大多数都是不伤害他人同时也不伤害自身的行为。但有少数无受害者犯罪,虽并未伤害他人,也未侵害他人权益,仅伤害自己身体健康,但也被视为无受害者犯罪,例如:自杀、吸毒等,尽管毒品已经被证实确实对身体健康有害[27],但自身的身体健康如何管理被视为个人自由,所以有部分的人认为不该把此订为犯罪,但大多数国家皆不鼓励自杀和吸毒等伤害自身健康的行为[28]

Thumb
各种毒品和瘾品的危害对比,其中酒精是最为危险的。图中最高可能的伤害度定为100,并以此定所有药物的相对伤害度;而深蓝色的部份为某种药物对他人的伤害,浅蓝色的部份为该药物对使用者自身造成的伤害。这图表显示了多数药物都多少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换句话说,不能简单地认定滥用药物不会对社会第三方造成伤害。

反对无被害人犯罪合法化的人很多担心一旦使之合法化,便会导致社会道德标准下降。但在很多时候,这种理据并不充分。美国一般以追溯效力来应对犯罪,但无被害人犯罪则多属预防性的,因此具有很大争议性[29]

很多无被害人犯罪是因某项违法货品或服务的需求很高而起。而把之刑事化则会限制供给,令它远低于需求,继使相关产品或服务于黑市的价格抬高,并令继续从事相关活动的卖家获取暴利。此一“犯罪壁垒”反而会促使老练、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成长。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此后会把手伸向其他犯罪领域。高昂的利润仍能成为一笔大的贿款,及供予组织发展其他非法事务的资本[30]

此外无被害人犯罪是否真的“无被害人”仍有一定争议性。毒品交易可能对毒贩、使用者的家属及其他参与者构成伤害[31],而这些危害不能全数归咎于入罪化所衍生的各种问题,像例如属于合法药物的酒精会导致暴力犯罪[32]酒驾肇事,同样属于合法药物的香烟的二手烟也会对他人生理健康造成伤害。持有儿童或成年人色情制品亦常被视为无被害人犯罪,但拥有这种观点的人一般没把制作过程中对儿童或成年人的伤害考虑在内[33]

批评无被害人犯罪的人常会引用毒品战争作例子。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毒品本身不直接对其他人构成伤害。他们认为毒品刑事化会抬高毒品的价格。例如贝多和舒尔于1974年写道:“英国海洛因的药店价格为每粒0.06分。到了美国街头,则为每粒30-60元”。他们结论道,司法介入所导致的价格升高会提供一个诱因,使吸毒者犯下像偷窃、抢劫般的罪行,令他们为了得到毒品而选择危害社会。

除了会创造毒品黑市以外,支持毒品合法化的人还认为,毒品战争会令被定罪者的再就业能力降低,从而减少了社会的劳动力。美国因毒品而被定罪的人有增加趋势。美国司法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0-2009年间“因持有或使用毒品而被捕的白人比率增加了一倍,黑人则增加了三倍”[34];然而在美国毒品战争也使得使用非法药物的总人数下降了40%,根据一项受到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赞助的研究,在1979年,美国总共有两千五百万人使用非法药物;而在1999年,则有一千四百八十万人使用非法药物。[35]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