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无词歌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所作的钢琴作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无词歌[1](德语:Lieder ohne Worte,英语:Songs Without Words),又译《无言歌》,是浪漫乐派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所作的八册48首钢琴独奏曲。这八册分别在他生命中的不同时间点,为了让业馀钢琴家能够演奏所作。这些钢琴曲目属于浪漫乐派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短且狂热。

背景

孟德尔颂在30岁之前,已然对弗朗茨·舒伯特多达数百首的艺术歌曲拥有充分的研究与了解。对于舒伯特歌曲的艺术价值,孟德尔颂是赞赏的,然而同时,他亦对这些带歌词的艺术歌曲的极限产生了怀疑。他在1831年一封信中提到:“对我来讲,要再为一首诗作谱曲,似乎不再可能了。”[2]之后,他便著力于以纯粹的键盘技法创作“歌曲”。这些键盘小品囊括(或说取代)了原来歌词、歌者的功能,是以“无言”。

一般认为,范妮·门德尔松在这一系列小品当中的影响甚大[2]。同时代的作曲家同行也指出,孟德尔颂的思考当中另有一些样本。李斯特便认为,孟德尔颂可能参考了约翰·菲尔德的夜曲。亦有人主张,孟德尔颂的老师路德维希·贝尔格英语Ludwig Berger (composer)练习曲,也可能是他的灵感来源[2]

再者,孟德尔颂所处的19世纪早中期,是现代钢琴的机械成熟、且快速普及到社会各阶层的时期,加以他自身优渥的经济条件,使得这些键盘小品格外具有沙龙音乐英语Salon music的色彩与特性。

Remove ads

分析

第一册

第一册(Op. 19)作于1830年到1832年。

  1. E大调,甜蜜的回忆
  2. a小调,追悔
  3. A大调,猎歌
  4. A大调,无标题
  5. f小调,不安
  6. g小调,《威尼斯船歌》(Venetianisches Gondellied)第1号

第二册

第二册(Op. 30)作于1835年。 在第一册和第二册里,门德尔松都为两册的第六首乐曲给予同样的曲名:Venezianisches Gondellied (Venetian Gondelier's Song)

  1. E大调,瞑想
  2. D大调,不安宁(也有称担心的)
  3. E大调,安慰
  4. b小调,无标题
  5. D大调,无标题
  6. f小调,《威尼斯船歌》第2号

第三册

第三册(Op. 38)作于1837年。

  1. E大调,无标题
  2. c小调,失去的幸福
  3. E大调,无标题
  4. A大调,无标题
  5. a小调,无标题
  6. A大调,〈二重奏〉(Duett),曲中旋律代表两位不同的歌唱家

第四册

第四册(Op. 53)作于1841年。

Thumb
欧文·柏林的一首拉格泰姆取材于op. 62,no. 6
  1. A大调,海滨
  2. E大调,羊毛似的云霞
  3. g小调,骚动
  4. F大调,灵魂的悲伤
  5. a小调,民歌(Volkslied
  6. A大调,飞翔

第五册

第五册(Op. 62)作于1844年。 第六首乐曲《春之歌》(A major 'Spring Song')是无言歌中最著名的一首。

  1. G大调,五月的薰风
  2. B大调,无标题
  3. e小调,葬礼进行曲
  4. G大调,晨歌
  5. a小调,威尼斯船歌第3号
  6. A大调,春之歌(Frühlingslied

第六册

第六册(Op. 67)作于1845年。

  1. E大调,快板,无标题
  2. f小调,失去的幻想
  3. B大调,宁静的快板,无标题
  4. C大调,纺纱歌(蜜蜂的婚礼)
  5. b小调,牧人的怨述
  6. E大调,旋转之歌(Spinnerlied),也被人们改了“蜜蜂的婚礼”(Bee's Wedding) 的别名,因为乐曲好像一大群蜜蜂在叫

第七册

第七册(Op. 85)于门德尔松死后才公诸于世。

  1. F大调,田园风格
  2. a小调,告别
  3. E大调,急板,无标题
  4. D大调,挽歌
  5. A大调,无标题
  6. B大调,无标题

第八册

第八册(Op. 102)作于1845年。

  1. e小调,无标题
  2. D大调,无标题
  3. C大调,儿童小品,骑行
  4. g小调,无标题
  5. A大调,儿童小品,快乐的农夫
  6. C大调,信念

录音推荐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