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燕雀

雀科燕雀屬下的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燕雀
Remove ads

燕雀学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台湾作花雀)为燕雀科燕雀属鸟类,俗名虎皮雀、花鸡。花雀分布广泛,且为候鸟,经常可见到成群的大型迁徙队伍。

事实速览 燕雀, 保护状况 ...
花雀鸣唱
Thumb
花雀 帕哈尔加姆, 阿纳恩特纳格, 查谟克什米尔
Remove ads

分类

1758年,卡尔·林奈将该物种收录于他的《自然系统第十版自然系统,并沿用其现行的二名法名称 Fringilla montifringilla[3][4] Montifringilla 源自拉丁文,mons, montis 意指山,而 fringilla 是指雀鸟。[5] 英文俗名为 "bramlyng" (Bram “大声” + lyng “肺”) 最早于1544年由英国自然学家威廉·特纳所使用,但在16世纪后期改为目前的拼法 "brambling"。[6][7][8] 该名称的词源不明,因为这种鸟与黑莓bramble) 并无关联。[9]

描述

花雀的体型和外形与苍头燕雀相似。繁殖期的雄性花雀非常有辨识度,它们拥有黑色的头部、深色的上半身、橙色的胸部和白色的腹部。雌鸟和年轻鸟的外观较为朴素,且与部分普通花雀更为相似。无论在哪个羽毛阶段,花雀与苍头燕雀在多个特征上有所不同:

  • 花雀的腰部为白色,而苍头燕雀的腰部则是灰绿色;
  • 花雀的胸部是橙色,与白色腹部形成鲜明对比,而苍头燕雀的腹部颜色更为统一(粉色或淡褐色);
  • 花雀的肩羽为橙色,而苍头燕雀的肩羽则是灰色或灰褐色;
  • 花雀的体侧有深色斑点,而苍头燕雀的体侧则是素色;
  • 花雀缺少苍头燕雀的白色外侧尾羽。

除了繁殖期的雄鸟外,所有羽毛阶段的另一个差异是喙的颜色——花雀的喙为黄色,而苍头燕雀的喙则是淡粉色(繁殖期的雄性花雀喙为黑色,而相应羽毛阶段的苍头燕雀喙为灰色)。[10]

测量数据

  • 长度: 16 公分[11]
  • 重量: 23-29 克[11]
  • 翼展: 25–26 公分[12]
Remove ads

分布与栖地

Thumb
雄鸟与雌鸟 波兰

花雀在繁殖季节广泛分布于北欧洲的森林以及向东的古北界地区。它们是候鸟,冬季迁徙至南欧、北非洲、北印度、北巴基斯坦中国日本[1] 在迁徙途中,它们经常迷路飞入阿拉斯加,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也有零星纪录。[13] 全球花雀的数量大约在1亿至2亿之间,并呈现下降趋势。[1]

繁殖时期它们偏好开阔的针叶树桦木森林[10]

迁徙

这个物种几乎完全是迁徙性的。在欧洲,冬季时它们会形成大型群体,有时单一群体内会有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只鸟。[14][15]山毛榉种子充足时,这样的大型集结尤为常见。虽然花雀在冬季不一定需要山毛榉种子,但冬季的花雀群会一直迁徙,直到找到它们。这可能是为了避免与苍头燕雀的竞争而产生的适应性行为。[16]

行为

Thumb
蛋 - 土鲁斯博物馆

繁殖

花雀在一岁时首次繁殖。巢通常建在高处,靠近树干。巢由雌鸟筑造,外层可能包含地衣、草、石南、蜘蛛网以及来自桦木或杜松的树皮条。巢的内部铺有羽毛、柔软的草和毛发。蛋会每日产下一枚,巢中通常有5到7枚蛋。蛋的颜色从淡蓝到深橄榄棕不等,并带有粉红色到铁锈红的斑点。蛋的平均尺寸为19.4 mm × 14.5 mm(0.76英寸 × 0.57英寸),计算得出的重量为2.14 g(0.075 oz)。从最后一枚蛋产下后开始,雌鸟开始孵蛋,11到12天后小鸟孵化。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和照顾,并在13到14天后离巢。每年通常只繁殖一次,但在俄罗斯西北部有时可以繁殖两次。[17]

巢可能会受到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 和北噪鸦Perisoreus infaustus) 的掠食。巢也常被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寄生。[17]

Remove ads

食物与觅食

花雀在冬季主要以种子为食[10],夏季则以昆虫为食。[18]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