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狄奥多西一世

羅馬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狄奧多西一世
Remove ads

狄奥多西一世古希腊语ΘεοδόσιοςTheodosios;347年1月11日—395年1月17日),也被称作狄奥多西大帝,是一位罗马帝国皇帝,于379年–395年在位。狄奥多西于394年–395年统治整个帝国,是最后一位统治过环地中海全境的罗马皇帝。他赢得了两次内战,并在确立尼西亚信经尼西亚基督教的正统教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狄奥多西死后,帝国被两位儿子阿卡狄奥斯霍诺留分为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

事实速览 狄奥多西大帝, 罗马帝国皇帝 ...
Remove ads

背景

狄奥多西于1月11日出生于高卢大区下辖的西班牙管区英语Diocese of Hispania,可能是347年。[3]他的父亲老狄奥多西乌斯与他同名,是帝国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一世手下一位功成名就的军事统帅,他的母亲名叫瑟曼提亚。[4]这个家族似乎是西班牙的小贵族,但尚不清楚这种社会地位是延续了几代,还是老狄奥多西仅仅因为在那里服兵役而被授予土地。[5]然而,他们在西班牙的根基可能由来已久,因为未来皇帝狄奥多西的许多亲戚也被证实来自那里,而且在古代文献和颂词中,狄奥多西本人也经常与同为西班牙出生的皇帝图拉真联系在一起。[6]然而,狄奥多西在登基后再也没有造访过伊比利亚半岛[7]

关于狄奥多西成长经历的记载非常少。5世纪的作家狄奥多勒声称这位未来的皇帝在他的伊比利亚故乡长大并接受教育,但他的证词并不可靠。一位现代历史学家则认为,狄奥多西一定是在军队中长大,参加了他父亲在各省的征战,这在当时有服兵役传统的家庭中是常见的做法。[8]有资料称,狄奥多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狄奥多西将此视为自己一生行为的指南。[9]

Remove ads

早年经历

Thumb
晚期罗马帝国巴尔干半岛省份

狄奥多西首次被证实于368-369年陪同其父远征不列颠尼亚,以镇压凯尔特人日耳曼人联合入侵不列颠群岛省份的事件。[10]狄奥多西可能在父亲的参谋下参与了后续战役。[11]374年,他被任命为多瑙河默西亚第一行省英语Moesia Prima都督,首次获得了独立军事指挥权。[12]374年秋,他成功击退了萨尔马提亚人对其边境地区的入侵,并迫使他们降服。[13]然而不久之后,在神秘的情况下,狄奥多西的父亲突然失宠并被处死;也是在这个时候,这位未来的皇帝感到不得不退居西班牙的庄园[14]

虽然这些事件的记载不多,但历史学家通常将这次垮台归咎于高级官员马克西米努斯领导的宫廷派系的阴谋。[15]另一种理论认为,随著375年11月4岁的皇帝瓦伦提尼安二世即位,未来的皇帝狄奥多西在清洗高级官员的过程中失去了他的父亲,或失去了军职,或两者兼而有之。[16]狄奥多西离开西班牙服役的时期,据说在此期间他收到了那些应对他父亲的死负责的人的威胁[17],然而这段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可能的罪魁祸首马克西米努斯本人也在376年4月左右被剥夺权力,然后被处决。[18]帝国西部皇帝格拉提安立即开始以狄奥多西的亲属取代马克西米努斯及其同僚,担任政府要职,这表明狄奥多西家族已完全恢复元气。到了377年,狄奥多西本人也重新掌控对抗萨尔马提亚人的军队。[19]

狄奥多西的连任似乎进展顺利[20],直到东部皇帝瓦伦斯在378年8月的阿德里安堡战役中与入侵的哥德人交战阵亡的消息传来。这场灾难性的战败导致罗马的许多军事领导人或死或亡,或名誉扫地。因此,尽管狄奥多西本人履历平平,他还是被当权者选中接替瓦伦斯,解决危机。[21]在西部皇帝格拉提安的勉强同意下,狄奥多西于379年1月19日在色米姆由官员委员会正式拥为皇帝。[22]

Remove ads

皇帝

哥德战争(376年–382年)

Thumb
379年的瓦伦提尼安王朝(西)和狄奥多西王朝(东)
Thumb
376年哥德人入侵路线

狄奥多西即位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遏制正在蹂躏巴尔干半岛哥德人,而他的军队在阿德里安堡惨败后就严重耗损。[23]西部皇帝格拉提安似乎只提供了很少的直接援助[24],他将伊利里亚大区的控制权交给了狄奥多西,让他的新团队全权负责战争。[25]狄奥多西实施了严厉而极端的征兵措施,甚至征召农民矿工[26]窝藏逃兵和提供不合格新兵会受到惩罚,即使是自残也不能免除兵役。[27]狄奥多西也吸收了大量非罗马辅助人员加入军队,甚至包括来自多瑙河以外地区的哥德逃兵。[28]其中一些外国新兵与驻扎在埃及行省的更可靠的罗马驻军进行了交换。[29]

379年下半年,狄奥多西和他的将军们驻扎在塞萨洛尼基,与一些劫掠者取得了一些小规模的胜利。他们在380年至少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战败,这被归咎于新招募的蛮族士兵的背叛。[30] 380年秋天,狄奥多西患上了一场危及生命的疾病,虽然后来康复了,但这促使他请求受洗。然而,官方资料记载了这段时间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胜利。380年11月,军事局势已经足够稳定,狄奥多西得以将他的宫廷迁往君士坦丁堡[31]在那里,皇帝获得了宣传上的胜利:381年1月,他接待了一位哥德小将阿萨纳里克英语Athanaric的来访并投降了他。[32]然而,此时狄奥多西似乎已不再相信哥德人能够被彻底驱逐出罗马领土。[33]同月,阿萨纳里克去世后,皇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这给他的随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向敌人发出了帝国愿意谈判的信号。[34]在381年的征战中,格拉提安的增援部队将哥德人从马其顿管区英语Diocese of Macedonia赶入色雷斯管区英语Diocese of Thrace,而在色雷斯管区,狄奥多西或他的一位将军击退了一支西里人英语Sciri匈人渡过多瑙河的入侵。[35]

经过可能至少持续数月的谈判,罗马人和哥德人最终在382年10月3日达成和解。[36]作为向罗马服兵役的回报,哥德人被允许在多瑙河以南的一些罗马土地上定居。这些条款对哥德人异常有利,反映出他们扎根于罗马领土,并未被驱逐。[37]也就是说,他们不必完全臣服于帝国权威,而是被允许在自己的领导人领导下保持自治,从而能够保持强大而统一的社群或力量。如今定居在帝国境内的哥德人将为罗马人作战,但主要以民族部队的形式,而不是完全融入罗马军队[38]

Remove ads

383年–384年

Thumb
瓦伦提尼安二世的索利都斯金币背面描绘了瓦伦提尼安二世和狄奥多西一世,两人各自手持一幅地图

根据《复活节编年史》,狄奥多西于383年1月19日在君士坦丁堡举行节庆;在这次节庆上,他拥立长子阿卡狄奥斯为共治皇帝(奥古斯都)。[39]383年的某个时候,格拉提安的妻子君士坦提娅皇后去世。[40]格拉提安再婚,娶了拉埃塔英语Laeta,她的父亲是东方管区叙利亚省份的执政官[41]383年初,马格努斯·马格西穆斯在不列颠加冕为皇帝,狄米斯提厄斯被任命为君士坦丁堡的城市行政官[39]根据《君士坦丁堡执政官记》(Consularia Constantinopolitana),383年8月25日,格拉提安在卢格杜努姆里昂)被安德拉加修斯英语Andragathius杀死,安德拉加修斯是马格努斯·马克西姆斯叛乱期间的军事统帅[40]君士坦提娅的遗体于同年9月12日运抵君士坦丁堡,并于12月1日安葬于圣使徒教堂[40]格拉提安被尊奉为“Divus Gratianus”,字面意思是“神圣的格拉提安”。[40]

由于军事力量持续不足,狄奥多西对马格西穆斯无能为力,便与萨珊波斯帝国的君主沙普尔三世(383-388年在位)展开谈判。[42]根据《君士坦丁堡执政官记》,狄奥多西于384年在君士坦丁堡接待了他们的使团。[39]

为了遏制马格西穆斯的野心,狄奥多西任命弗拉维乌斯·尼奥特里乌斯为意大利大区禁卫军长官[43]384年夏天,狄奥多西在义大利北部会见了他的西部共治皇帝瓦伦提尼安二世[44][39]狄奥多西促成了瓦伦提尼安与马格西穆斯之间达成的和平协议,该协议持续了数年。[45]

狄奥多西一世驻扎在君士坦丁堡,据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希瑟所述,他“出于自身王朝的原因(为了让他的两个儿子最终各自继承一半帝国),拒绝在西部任命一位公认的对应者。结果,他在那里面临著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以及危险的篡位者,认为这些篡位者在官僚和军队中获得了大量支持。[46]

Remove ads

中期 (384年–387年)

Thumb
描绘狄奥多西的索利都斯

狄奥多西的次子霍诺留出生于384年12月9日,头衔为“贵族”(nobilissimus puer,或nobilissimus iuvenis)。[39]狄奥多西的第一任妻子,阿卡狄奥斯霍诺留普尔喀丽亚英语Pulcheria (daughter of Theodosius I)的母亲埃莉亚·弗拉西拉英语Aelia Flaccilla皇后于386年去世。[39]她死于色雷斯的斯科图米斯,葬于君士坦丁堡,尼撒的贵格利主教为她主持葬礼。[39][47]元老院亦为她立了一座雕像。[47]384年或385年,狄奥多西的侄女小威嫁给了军事统帅斯提里科[39]

386年初,狄奥多西的女儿普尔喀丽亚也去世了。[39]那年夏天,更多的哥德人被击败,许多人定居在弗里吉亚[39]根据《君士坦丁堡执政官记》,罗马人在君士坦丁堡庆祝了对哥德人和格鲁森尼人的胜利。[39]同年,君士坦丁堡狄奥多西广场开始建造狄奥多西纪念柱。[39]《君士坦丁堡执政官记》记载,387年1月19日,阿卡狄奥斯在君士坦丁堡庆祝了节庆。[39]月底,安提阿爆发了起义或骚乱。[39]罗马—波斯战争以与波斯签署《阿西利塞尼和约英语Peace of Acilisene》暂时告终。根据协议条款,古老的亚美尼亚王国被瓜分。[39]

到了4世纪80年代末,狄奥多西和朝廷迁至梅蒂奥拉努米兰),义大利北部也进入一段繁荣时期。[48]历史学家彼得·布朗说,在米兰,拥有土地的人和随宫廷前来为政府服务的人都在制造黄金[48]大地主利用宫廷对粮食的需求,“将农产品变成黄金”,同时压制和虐待种植和运送黄金的穷人。布朗认为,现代学者将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当时富人的贪婪连结在一起。他引用了米兰的保罗努斯的话,称这些人创建了一个“一切都可以出售”的宫廷。[49]米兰主教安波罗修带头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富人照顾穷人的必要性是“所有基督徒团结的必然结果”。[50]这导致了当时政治文化的重大发展,被称为“罗马帝国后期的倡导革命”。[51]这场革命是由帝国政府推动的,它鼓励下层民众对不良政府的呼吁和谴责。然而,布朗补充道,“在税收和财政债务人待遇等关键领域,晚期罗马帝国(380年代和90年代)仍然不受基督教的影响”。[52]

Remove ads

内战(387年–388年)

马格努斯·马格西穆斯的和平于387年破裂,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逃往东方,于387年夏秋两季到达塞萨洛尼基向狄奥多西求援;瓦伦提尼安二世的姐姐/妹妹加拉英语Galla (wife of Theodosius I)随后于深秋在塞萨洛尼基嫁给了东部皇帝狄奥多西。[44][39]388年1月19日,狄奥多西庆祝他的执政十周年纪念日(decennalia)。[39]388年,狄奥多西第二次担任执政官。[39]加拉皇后和狄奥多西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名叫格拉提安的儿子,出生于388年或389年。[39]388年夏,狄奥多西为瓦伦提尼安从马格西穆斯手中收复了义大利。同年6月,被视为异端的基督徒举行会议被瓦伦提尼安禁止。[44][39]

388年,狄奥多西和马格西穆斯的军队在波托维奥战役英语Battle of Poetovio中交战,马格西穆斯战败。 388年8月28日,马格西穆斯被处死。[53]此时,狄奥多西也成为了西罗马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他于389年6月13日在罗马庆祝胜利,并在梅蒂奥拉努一直待到391年,并安插了自己的支持者担任要职,其中包括西罗马帝国的新任军事统帅——法兰克人将军阿波加斯特[53]根据《君士坦丁堡执政官记》,阿波加斯特于同年8月/9月在高卢杀死了马格西穆斯的幼子兼共治皇帝维克多(384-388年在位)。他们被“记录抹煞”,刻有他们名字的碑文也被抹去。[39]

Remove ads

塞萨洛尼基大屠杀及其后果(388年–391年)

Thumb
390年塞萨洛尼基竞技场大屠杀(16世纪木版画)

马其顿管区英语Diocese of Macedonia塞萨洛尼基大屠杀英语Massacre of Thessalonica罗马军队对当地平民的屠杀。其发生时间最有可能是390年4月。[54]这场屠杀很可能是对一场导致罗马官员被谋杀的城市暴动的回应。大多数学者,例如哲学家斯坦尼斯拉夫·多勒扎尔,认为最可靠的资料来源是史学家索佐门于442年左右撰写的《教会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在其中,索佐门提供了被谋杀的罗马官员的身份,他是伊利里亚大区野战军的军事统帅布瑟里克(Buther)。据索佐门称,一位受欢迎的战车驾驭手试图强奸一名侍酒官(或者可能是布瑟里克本人),作为回应,布瑟里克逮捕并监禁了这名战车驾驭手。[55]民众要求释放一名战车驾驭手,当布瑟里克拒绝时,一场起义爆发了,布瑟里克因此丧生。[55][56] “布瑟里克”这个名字表明他可能是哥德人,而将军的种族“可能”是暴乱的一个因素,但早期资料中都没有这样说。[55]:92, 96

Remove ads

狄奥多西的角色

Thumb
安东尼·范戴克于1619年的画作,描绘了圣安波罗修堵住教堂大门,拒绝狄奥多西进入的场景。(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大屠杀发生时,狄奥多西并不在塞萨洛尼基。宫廷在米兰。[54]一些学者,如历史学家G. W. Bowersock英语Glen Bowersock以及作家Stephen Williams和Gerard Friell,认为狄奥多西是在过度愤怒下下令进行大屠杀的。[57]学者麦克林也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皇帝[55]以及不太可靠的5世纪历史学家狄奥多勒也持同样的观点。[58]其他学者,如历史学家马克·赫布尔怀特和N. Q. 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59][60]彼得·布朗指出,帝国既定的决策程序要求皇帝在采取行动之前“听取大臣的意见”。[61]一些资料表明,狄奥多西确实听取了大臣的意见,但却收到了错误或误导性的建议。[55]

约翰·弗雷德里克·马修斯认为,皇帝最初试图以选择性处决来惩罚这座城市。彼得·布朗对此表示赞同:“事实上,原本计划的选择性处决…最终失控了。”[62][61]多勒扎尔表示,索佐门非常明确地指出,为了应对骚乱,士兵们在竞技场随机逮捕了一些人,并公开处决了几人,以示对皇帝的不满,但遭到了市民的反对。“士兵们意识到自己被愤怒的民众包围,或许是惊慌失措……然后……强行清空了竞技场,牺牲了数千名当地居民的生命。”[55]麦克林认为,狄奥多西“无法对远方的军队施以纪律约束”,他通过承担屠杀的责任来掩盖这一失败,声称他已经下达了命令,但后来又撤销了,但为时已晚,无法阻止屠杀的发生。[55]

米兰主教安波罗修是狄奥多西众多顾问之一,当时他不在宫廷。在得知塞萨洛尼基事件后,他给狄奥多西写了一封信,提出了麦克林所说的另一种方式,让皇帝“挽回面子”,恢复公众形象。 [63]安波罗修敦促皇帝进行半公开的忏悔示威,并告诉皇帝,除非他这样做,否则他不会给狄奥多西圣餐沃尔夫·利贝舒茨英语Wolf Liebeschuetz指出,“狄奥多西遵从了命令,不穿皇袍来到教堂,直到圣诞节,安波罗修才公开允许他领圣餐”。[63]

沃什伯恩表示,米兰教堂大门上,一位头戴主教冠冕的主教挡住狄奥多西的去路,这幅景像出自狄奥多勒的想像,他撰写390年发生的事件时,“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来填补历史记录的空白”。[64][54]彼得·布朗也表示,教会门口并没有发生过戏剧性的冲突。[61]麦克林指出,“教堂门口的冲突一直被认为是虔诚的虚构”。[65][66]沃尔夫·利贝舒茨说安波罗修主张采取一种避免狄奥多勒所描述的那种公开羞辱的行动,而这正是狄奥多西所选择的方针。[63]

第二次内战:罗马帝国最后一次统一(392年–394年)

Thumb
395年狄奥多西一世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的行政区划。

391年,狄奥多西留下他信任的法兰克人将军阿波加斯特(曾在阿德里安堡战役后服役于巴尔干半岛)担任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二世的军事统帅,而狄奥多西则试图从君士坦丁堡统治整个帝国。[67][68]392年5月15日,瓦伦提尼安二世在高卢维埃纳去世,可能是自杀,也可能是阿波加斯特阴谋的一部分。[44]瓦伦提尼安曾公开与阿波加斯特争吵,后来被发现在他的房间里上吊自杀。[69]阿波加斯特宣布这是一起自杀事件。[69]历史学家史蒂芬·威廉斯声称,瓦伦提尼安的死使阿波加斯特的处境“岌岌可危”。[69]他不得不继续统治,但没有权力颁布来自合法公认的皇帝的敕令诏书。阿波加斯特因其非罗马背景而无法亲自担任皇帝。[69]取而代之的是,392年8月22日,阿波加斯特在卢格杜努姆宣布瓦伦提尼安的宫廷秘书长尤吉尼厄斯为帝国西部的皇帝。[39][69]

至少有两支使团前往狄奥多西一世,解释事态发展,其中一支是假扮的基督徒,但他们收到了模棱两可的答复,最终未能达成目标便被遣回。[69]狄奥多西一世于393年1月23日拥立其次子霍诺留为皇帝,暗示尤吉尼厄斯统治的非法性。[39][69]威廉斯和弗里尔表示,到393年春天,两派彻底决裂:“4月,阿波加斯特和尤吉尼厄斯终于在未受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了义大利”。[69]狄奥多西一世任命的义大利大区禁卫军长官弗拉维安努斯叛逃到他们这边。394年初,双方都做好了战争准备。[70]

狄奥多西召集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其中包括作为同盟,安置在帝国东部的哥德人,以及高加索人撒拉森人的辅助部队,向尤吉尼厄斯进军。[71]冷河战役于394年9月5日打响,狄奥多西对尤吉尼厄斯的军队发动了全面正面攻击。[72]数千名哥德人战死,在狄奥多西的营地里,这一天的损失也打击了士气。[73]狄奥多勒所说,两位“身著白衣的天骑士”拜访了狄奥多西,给了他勇气。[72]

第二天,极度血腥的战斗再次爆发,狄奥多西的军队得到了一种名为“布拉风”的自然现象的支援,这种自然现象可以产生飓风般的强风。布拉风直冲尤吉尼厄斯的军队,扰乱了他们的防线。 [72]尤吉尼厄斯的营地遭到猛烈攻击;尤吉尼厄斯被捕,不久后被处决。[74]根据历史学家索克拉蒂斯的记载,狄奥多西于394年9月6日在冷河(维帕瓦河)战役中击败了尤吉尼厄斯。[39]9月8日,阿波加斯特自杀身亡。[39]根据索克拉蒂斯的记载,395年1月1日,霍诺留抵达梅蒂奥拉努,并在那里举行了胜利庆祝活动。[39]记载394年4月底,狄奥多西的妻子加拉英语Galla (wife of Theodosius I)皇后在他外出作战期间去世。[39]

据许多基督教消息来源称,尤吉尼厄斯承诺,如果异教元老院议员支持他,并且他赢得了即将到来的与狄奥多西的战争,他将修复胜利祭坛并提供公共资金维持宗教信仰,以此来争取他们的支持。[70]学者艾伦·卡梅伦英语Alan Cameron (classicist)指出,这说法的最终来源是安波罗修的传记作者执事保罗努斯英语Paulinus the Deacon,他认为保罗努斯捏造了整个故事,不值得相信。[75][76]历史学家米歇尔·蕾妮·萨尔兹曼英语Michele R. Salzman解释说:“两篇最近才出现的相关文本——金口圣约翰的《第六篇讲道集:反对卡特罗》(PG63: 491–492)和重新确定为4 世纪90年代的《撒该与阿波罗商议录》,强化了宗教并非当时事件中关键意识形态因素的观点。[77]芬兰历史学家、赫尔辛基大学拉丁语和罗马文学讲师玛雅斯蒂娜·卡洛斯英语Maijastina Kahlos认为,异教贵族在394年冷河附近的最后一场战斗中团结起来,进行“英勇而有文化的抵抗”反抗基督教的无情扩张,这只是一个浪漫的神话。[78]

Remove ads

宗教政策

380年2月28日,狄奥多西与格拉提安和瓦伦提尼安二世于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基)共同颁布了《萨洛尼卡敕令》,这是一项致君士坦丁堡城的法令,规定只有相信圣父圣子圣灵同质论的基督徒才能自称为“天主教徒”,并将自己的礼拜场所正式认定为“教堂”;离圣灵同体的基督徒才能自称为“天主教徒”;异常者会被贴上异端的标签,并被描述为“精神失常和疯狂”。[79][80][81]

驾崩

狄奥多西身患严重水肿[82]他于395年1月17日在梅蒂奥拉努驾崩,遗体在那里的宫殿中停放了40天。[83]他的葬礼于2月25日在大教堂举行。[39]主教安波罗修斯提里科和霍诺留的见证下发表了一篇题为《狄奥多西讣告》的颂词,其中赞扬了狄奥多西对异教的镇压。[82]

395年11月8日,他的遗体被运回君士坦丁堡,根据《复活节编年史》,他被安葬在圣使徒教堂[39]他被尊称为:Divus Theodosius,字面意思是“神圣的狄奥多西”。[39]他被埋葬在一个斑岩石棺中,10世纪的君士坦丁七世在其著作《典仪论》中对此进行了描述。[84]

家庭

狄奥多西一世与来自现今西班牙第一任妻子艾莉娅·弗拉西利亚英语Aelia Flaccilla有两子一女[85]

387年底,狄奥多西一世娶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一世瓦伦丁尼安一世的女儿加拉英语Galla (wife of Theodosius I),有两子一女[86]

参见

参考

资料来源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