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玉带生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玉带生砚
Remove ads

玉带生砚是中国南宋名臣文天祥生前所用的砚台之一,用端溪县(今德庆县附近)老坑石材制成[1]。因砚整体呈鞋形,也称履砚。砚台整体呈紫灰色,周边有一圈白色环绕纹理,从而得名“玉带生”。砚堂与墨池相连,极为朴素。“玉带生”三字篆刻于墨池正上方,周侧有篆书精刻文天祥所做的砚铭[2],砚背镌有乾隆为其所做的《御制玉带生歌》。

事实速览 玉带生砚, 年份 ...

历史

据传,玉带生砚本属南宋诗人刘辰翁,刘赠予文天祥[1]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将此砚台赠予其幕府参谋谢翱。元军俘获文天祥后,此砚便随谢翱辗转江南[3]元贞元年(1295年)谢翱逝世,葬于江浙严子陵钓台,砚台下落不明。至正十六年(1356年)睦州司理杨维祯在拜谒严子陵祠和凭吊谢翱荒冢时,无意发现了失传已久的玉带生砚。杨大喜,并做《玉带生传》。元末战乱,杨维桢避乱于海上,逝世后砚台再次失踪[4]康熙年间,江苏布政使宋荦从民间购得几经辗转的玉带生砚[5]。后又传入宫中,为乾隆帝所珍爱,藏于三希堂内。乾隆赋《御制玉带生歌》一首,镌刻于砚背。后又成《御铭》、《御识》等作,分别刻于砚台下方及盛装的黑色木漆盒两侧[6]。其中可以见到“激切尽节易,从容尽节难”这样的词句,表明了乾隆对文天祥气节的赏识。不久后,玉带生砚再次流落民间。盖因战火导致砚台迁至台湾,后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7]

款识

砚背:御制诗文

“玉带生歌。玉带生,端人也,事文丞相,为文墨宾。神工踏云割寒玉,追追琢琢虬盘绿。曾为信国席上珍,墨渖犹疑血泪哭。乐作午潮事已非,玉带生从信国归。海滨战?门生散,玉带生为信国伴。嗟尔玉带生!我独叹尔卓尔皓洁!胡为乎?却笑褚渊犬不如。此予潜邸时书窗日课也,近检阅懋勤殿旧物,则玉带生宛在。既为之铭,复泐歌于此。乾隆甲午嘉平月御识。”

[8]

砚面:题铭

“玉带生”

[8]

砚缘:诗文

“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僯僯,中之藏兮渊渊,外之泽兮曰宣。鸣呼!磨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卢陵文天祥制。”

[8]

砚缘:御制诗文

“激切尽节易,从容尽节难,穷北再经寒暑。卓乎匪石之志,见于正气之偏。日月争光,泥而弗滓,玉带长生,履善不死。乾隆御铭。”

[8]


相关

  • 杨维祯获此砚后以其为蓝本做《玉带生传》,小说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形象即着紫衣佩玉带[6]
  • 清初文人朱彝尊拓有玉带生砚的砚铭,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1]。另为此赋诗《玉带生歌》。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