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仲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仲孚(1936年1月11日—2018年10月18日),山东黄县人。中国史历史学家。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4月6日) |
幼年正逢战乱,1949年抵达台湾,几经漂流,定居台中县沙鹿镇北势头。北势国小毕业后,虽考取初中,然因家贫无法就读,延迟两年改入大甲初级农业学校(今大甲高工)就读。其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台中师范学校(今台中教育大学),1958年,毕业后在母校北势国小服务三年。1961年,保送省立师范大学史地系。史地系毕业后一度于台中女中教书,1969年,返回师大历史系担任助教。次年,考取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就读,接受朱云影教授指导,从事上古史研究。1973年,获得硕士学位,硕士论文题目为:从传说史料看中国远古社会。同年,升任讲师。
王仲孚教授代表作: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上古史论文集第一本)深入分析中国古史系统,并修正疑古派观点,1997年获得中山学术著作奖,受各方好评。此外,王仲孚教授有鉴于上古史领域教学资源缺乏,特别精选三百多篇中国上古史论文,并做摘要,分门别类,汇编成中国上古史论文摘要一书,提供研究者搜集上古史材料的线索。王仲孚教授也曾与中国上古史学者共同创办中国上古史研究专刊,作为青年学者发表的园地。
王仲孚特别关心历史教育领域,其深感历史教育教材不足,因此长年投入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担任国立编译馆历史第一册作者,教科书开放民间编纂后,王教授先后担任大同资讯、康熹图书、泰宇出版等公司高中历史教科书主编,召集人,所编教科书备受各方历史教师肯定。1997年,汇集多年在历史教育领域所发表之论文,出版历史教育论集,对关怀台湾历史教育发展人士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王仲孚曾应沙鹿镇、梧栖镇之邀请,担任两地镇志的总编纂。其对于能获得母校北势国小、大甲农工颁赠杰出校友特别感到高兴。
王仲孚之书法与字画亦有不凡之成就。王教授笔力强健,许多象形文字栩栩如生,并以各体书法结合成吉祥语、古今名言,作品特色鲜明。王教授画风亦独树一帜,曾出版王仲孚书法文字画册,并多次举办书法文字画展,颇受各方肯定与喜爱。
王仲孚曾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兼任教授。
1997年,教育部长吴京任内推出《认识台湾》教材,首次将台湾相关史地整合成单一课程在国中教授。以王仲孚为首的几名学者,反对把台湾史与中国史分开,于1999年出版印行《〈认识台湾〉国中教科书教科书参考档》一书,强烈批评李登辉政府推行的《认识台湾》历史教育是去中国化。[1][2][3]
2018年10月18日,于贵州兴义旅行途中,因心肌梗塞去世,遗体火化后运回台湾。
Remove ads
著作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