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季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季友(714年3月11日—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唐朝政治人物。
先世为河南洛阳人。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之父王仪曾任丹阳太守,后迁居豫章东湖畔。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以卖草鞋为生,[1]遂与其兄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2]其妻柳氏嫌季友家贫貌丑,忿然离去。[3]据说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季友考中状元,因厌倦时政辞官,但此说可信度不高。[4]宝应中,历仕华阴尉,改虢州录事参军,[5]入京为太子司议郎。广德二年(764年),入江西观察使李勉幕,迁副使。[6]大历二年(767年)返回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不问世事二十馀年。隐居期间,王季友著有《龙泽遗稿》、《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作。名气亦响喝当时,杜甫、钱起、郎士元等人都与其有唱和之作。杜甫作诗评价王季友为“道阻江湖,期以致君尧舜,不但工诗而已。”贞元十年(794年)甲戍十二月十八日殁,享年八十一,葬龙泽智度寺。[7]逝世后被封为“豫章伯”。其墓的遗址在今株山林场附近。《全唐诗》存王季友诗十三首,其中三首为另一位王季友所作。[8]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书籍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