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昭君

西汉宫女,和亲匈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昭君
Remove ads

王昭君(前51年—前15年),名,字昭君以字行[1]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期的宫女和亲女性,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画工弃市[2]记载她的生平典故。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因称王昭君为明妃。

事实速览 王昭君, 姓 ...
Thumb
王昭君图,江户时代久隈守景绘,东京国立博物馆

生平

汉甘露三年(前51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的一个山村,父亲名王襄。这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前来长安朝见汉帝,成为第一位到汉廷朝见的单于。

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良家子”)身份被选入宫,成为了一名宫女。传说称画工毛延寿趁机勒索宫女,宫女们为了自己能被皇帝选中,送给毛延寿很多钱财,虽然她相貌出众,但因品格高尚,毛延寿得不到贿赂,便故意丑化她。

竟宁元年(西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来朝,要求娶汉人为妻,昭君因“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于是自请“掖庭令求行”。汉元帝将她赐给了呼韩邪单于。[3]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边境安宁。后封其“甯胡阏氏”,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4][5][6][7]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欲归汉,汉成帝命其从胡俗[8],再嫁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絫若鞮单于(呼韩邪单于另一位妻子呼衍王小女儿的长子)。育有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

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絫若鞮单于逝世,由同母弟且糜胥(搜谐若鞮单于)继任单于。

永始二年(前15年),昭君去世,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9]

元始二年(2年),王莽掌握汉廷朝政,经以王太后名义,赏赐乌珠留若鞮单于,令其送昭君长女须卜居次返回长安,进宫服侍王太后。

初始元年(8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次年更换单于玺,改授新匈奴单于章,匈奴因而遣将兵众万骑屯兵塞下,匈奴与新朝将启争端。天凤元年(14年),须卜居次夫妇劝单于议和,新朝派昭君侄王歙为和亲侯。二年,议和成立,莽改匈奴为恭奴,单于称为“善于”,赐以印绶。

Remove ads

作品

或有传世作品《报汉元帝书》、《怨词》:

报汉元帝书

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馀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10]

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11]

影响

西汉到元帝,国势已日趋转弱,因而汉匈得以维持了友善信赖关系,于昭君出塞后的数十年间,是由于和亲提供的生养契机。呼韩邪单于结束了匈奴多年的战乱,并寻求附和汉廷,也学习汉人的典章制度,对于双方交流建立良好的基础。昭君对加强汉与匈奴和好关系,使呼韩邪后裔长期亲汉作出一定贡献。所以后代诗人赵介认为昭君出塞的功绩,不输于名将卫青霍去病。昭君和亲,于民族间团结和谐的促进,作出伟大的贡献。昭君出塞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

题咏

Thumb
宜昌市博物馆王昭君蜡像
Thumb
交趾陶王昭君像

“昭君出塞”,使汉匈奴免于边境争端,对加强彼此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王昭君的题材成为古今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诗题就有上千首传世。

昭君镜(汉・周仲)

汉召单于匈奴臣,
名王归义四夷民,
兵革不用中国安。
孟春正月更元年,
胡王陛见赐贵人。
后宫列女王昭君,
隐匿不见坐家贫,
待诏未见有天伸。
长䟔受诏应最先,
倍去中国事胡人。

昭君辞(南北朝・沈约)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疑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昭君怨(南北朝・何逊)

昔闻白鹤弄,已自轸离情。
今来昭君曲,还悲秋草生。

王昭君(南北朝・庾信)

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
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
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
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
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

昭君辞(隋・薛道衡)  

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
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
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
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
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
却望关山迥,前瞻沙漠平。
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
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
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
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
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
𫘝𫘨聊强食,筒酒未能倾。
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
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过昭君村(唐・白居易)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
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
独美众所嫉,终弃出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
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
竟埋代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淡晚云水,依稀旧乡园。
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
不敢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

昭君怨(宋・郑樵)

长谢椒房草,终为薄命身。
那教兰蕙质,翻与雪霜亲。
脸腻匀脂浅,妆残促恨颦。
故知关北夜,无分汉南春。
红泪残胡月,轻衣半洛尘。
琵琶凄切语,愁杀路傍人。

明妃曲二首 (宋・王安石)[12]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昭君歌(明・李昱)  

眀妃汉家人,自小生金屋。
金屋花连春昼长,东风养得颜如玉。
一身愿作阳台云,琥珀枕边常梦君。
谁知闲门跬歩地,年年草色生罗裙。
边城昨夜悲笳起,单于求亲汉天子。
黄金不买毛延寿,翻作无盐画图里。
画图妾貌两不同,玉鞭催上浮云騘。
画官喜舞天子惜,臂上犹存红守宫。
愁云茫茫天万里,白草离离塞烟紫。
囘首长安何处家,琵琶声中泪如水。
单于发黄双眼青,嗢咿遣译通丁宁。
毡庐寒月射秋梦,安得风吹归汉庭。
妾身不惜安邉计,妇人岂足扬兵气。
单于那知甥舅恩,貔貅百万能无愧。
明妃冢前青草肥,宫衣化作彩云飞。
生无羽翼度关塞,死后魂随秋雁归。

明妃怨 (清・徐昭华)

一别深宫出塞垣,黄沙阵阵扑金鞍。
于阗不见花堪采,陇水由来泪未干。
寒风万里吹淅沥,欲扫蛾眉恨无力。
环珮空教入梦魂,胭脂久巳无颜色。
试听琵琶弦上声,分明都是别离情。
汉官窈窕何所见,惟有塞垣寒月明。
冰连野窖鸟啼歇,月照长城马嘶绝。
更阑芦菅暗吹来,不落梅花落寒雪。
故苑舂花陆续生,春风吹不到龙庭。
燕山万里黄云暗,惟有明妃墓草青。

昭君 (清・葛宜)

匹马辞金阙,冲寒拂玉鞭。
蛾眉边月苦,翠袖朔风坚。
书断还窥雁,愁深罢拨弦。
谁言明镜里,犹是汉宫年。

五美吟·明妃 (清・曹雪芹)

绝艳惊人出汉宫,
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
予夺权何畀画工?

Remove ads

图集

纪念

设馆

Thumb
王昭君之墓“青冢”
  • 1983年,于故里湖北省兴山县设立昭君纪念馆,王昭君高二点八米的汉白玉雕像竖立于馆中心,馆内并陈列“香溪孕秀、别乡进宫、汉宫幽怨、请行和亲、塞外流芳、昭君千秋”等六个展示区。
  • 内蒙古昭君墓,座落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墓前雕有联辔而行的双骑塑像。

祭祀

Thumb
新莲寺
  • 台湾苗栗县后龙镇新莲寺可能是台湾唯一供奉王昭君的庙宇,管理委员会主委余文秀说,先民当初在苗栗县后龙地区开垦时族群激斗,先民根据“昭君和亲”的历史,请来昭君娘娘供奉,祈求和平相处。[13][14][15]

文化作品中的王昭君

(按:由于数量众多,故仅列出重要/知名作品;欢迎补充。)

戏曲

  • 汉宫秋杂剧》(元·马致远
  • 《王昭君出塞和戎记》
  • 《吊琵琶》
  • 《王昭君》剧本(曹禺)
  • 《三个叛逆的女性》《王昭君》剧本(郭沫若
  • 《昭君.丹青怨》剧本(民国.蔡欣欣)

游戏

影视

影视作品 饰演王昭君的演员
香港邵氏兄弟1964年黄梅调电影《王昭君》:静婷幕后代唱。 林黛
香港亚洲电视1984年电视剧《王昭君》:监制王心慰 魏秋桦
内蒙古电视台、湖北电视台1987年电视剧《王昭君 黄虹
台湾中国电视公司1988年八点档电视剧《王昭君 宋岡陵
中国中央电视台2006年电视剧《昭君出塞 李彩华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等联合制作的2007年电视剧《王昭君 杨幂

音乐

  • 1946年,梁萍汉语歌曲《王昭君》、《昭君怨》;1973年杨燕的国语版歌曲《王昭君》与丽莎的粤语版歌曲《王昭君》,多次在汉文化圈被翻唱,红线女首本名曲《昭君出塞》

歌舞剧

舞剧《昭君出塞》:中国歌剧舞剧院出品

歌舞剧《大画昭君~观落雁》:全民大剧团出品

乐曲

  • 李芳园所编的《塞上曲》。分为《宫苑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又称 《傍妆台》)和《思汉》,总称为《塞上曲》。[16][17]
  • 古琴曲〈龙朔操〉(又名〈昭君怨〉)[18][19]
  • 广东音乐《昭君怨》

注释

文献

连结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