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氏水牛

牛科水牛属哺乳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氏水牛
Remove ads

王氏水牛学名Bubalus wansijocki)是一种已灭绝水牛,生存于更新世晚期,为萨拉乌苏动物群的一种动物。本种的化石最早于1922年由桑志华的化石挖掘团队在中国绥远萨拉乌苏遗址发现,于1928年描述发表,种小名为纪念发掘此化石的当地蒙古族农民旺楚克。后来东北华北华东的数个地点皆有出土王氏水牛的化石,为中国出土的约十种水牛化石中分布范围最广者[2]

事实速览 王氏水牛 化石时期:更新世晚期,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发现与研究

1922年,旅居中国的法国考古学家、耶稣会传教士桑志华绥远挖掘化石,其团队中一位来自鄂尔多斯乌审旗的农民旺楚克(汉名石王顺)挖到了一具水牛头骨的化石,后经古生物学家与考古学家玛瑟兰·蒲勒英语Marcellin Boule德日进确认为新种,桑志华将旺楚克的名字纪录为Wangsijok(一说为误以为旺楚克的汉姓为[3]),为纪念其贡献而以他的名字作为本种的种小名,将本种命名为王氏水牛(Bubalus wansijocki[4][5]。旺楚克的女婿也参与了化石挖掘,不幸在一起挖掘洞穴坍塌的事故中罹难[4]。桑志华曾表示旺楚克与一些农民在参与挖掘化石时受传教士的影响皈依了天主教[5]

随后王氏水牛的化石在内蒙古满洲里黑龙江哈尔滨肇源吉林辽宁陕西江苏[6]等地,皆有出土,为中国出土的约十种水牛化石中分布范围最广者[2]。1996年,黑龙江肇源附近出土了较完整的王氏水牛化石,除头骨外还包括颈椎胸椎腰椎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腓骨腕骨跗骨掌骨跖骨与部分趾骨肋骨等,现收藏于肇源博物馆[7]

2014年,有学者提出将2008年于北京出土的富地水牛视为王氏水牛的一个亚种[2]

Remove ads

特征

王氏水牛化石在东北和披毛犀猛犸象一起出土,可能是身披长毛的耐寒大型动物。现生的水牛仅分布于中国南方,不见于秦岭淮河以北[7],有研究显示当时中国北方的气温可能较暖,而使水牛、大象鸵鸟等现在仅分布于南方的动物得以在北方生存[8],不过王氏水牛最早的发现处(内蒙古萨拉乌苏)也有古菱齿象,古菱齿象与猛犸象尚无共生于一处的纪录,前者生长环境湿热,后者生长环境干燥寒冷,王氏水牛可分别与两种象共生于一处,可能显示其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9]

演化

早期的古生物学家杨锺健分析数种中国水牛化石的颅骨和牛角形态,将其分为角心细长的德氏水牛与角心粗短的短角水牛两大支,后来的学者进一步补充认为角心细长的丁氏水牛为德氏水牛演化支所分出,短角水牛演化支则包括三角水牛固镇水牛杨氏水牛与王氏水牛,演化过程中牛角由粗短(短角水牛与三角水牛)渐变为粗大(固镇水牛、杨氏水牛与王氏水牛),其中杨氏水牛为短角水牛和王氏水牛中间的演化环节;角心短小的现生水牛可能也与短角水牛的演化支较为接近[10][11]。2000年有学者提出另一观点,将固镇水牛、三角水牛、杨氏水牛与现生水牛归为一支,王氏水牛则为此一演化支的姊妹群[9]。2008年亦有研究支持三角水牛、杨氏水牛与现生水牛同支,王氏水牛则较早分出的结论[12]

参见

以下为其他出土于中国的水牛化石[13]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