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王秉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王秉韬(18世纪?—1802年),字含谿,汉军镶红旗人。清朝官员,科举人。

生平

王秉韬乾隆十二年(1747年)中举人(时隶镶红旗汉军祝兆龙佐领下,载《钦定八旗通志:文举》),由举人授陕西三原县知县,升任河南光州直隶州知州。因事降为浙江按察司经历,改任云南知县。乾隆四十一年(1776)山西五台县知县[1],再升为山西保德州知州,有政绩。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擢升为安徽颍州府知府,因审案迟延罢职,乾隆帝下诏以原官发至江苏,乾隆58年补任淮安知府。嘉庆二年(1797年),调任颍州府白莲教进犯河南,王秉韬与寿春镇总兵定柱团结数千乡勇,提供粮饷,击败犯境的白莲教徒。大学士朱珪安徽巡抚,器重他的才干。不久,擢升为广西左江道。因为他在颍州失察放走犯人,降级去官,派他去江南丰、砀主持河工。不久署理庐凤道。嘉庆帝亲政后,朱珪推荐他,嘉庆四年擢升为奉天府尹,升任河南布政使。嘉庆五年(1800年),擢升为河东河道总督。《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七》卷360有传。

王秉韬治河主张节约费用,择要修筑,不拿不急之工扰民。河北道罗正墀信任劣行幕宾舞弊,曹考通判徐鼐浪费,都被他弹劾纠治。薪料如定额采买,河员滥报便就驳斥,多囤积土防备水涨,浮冒之人因不便其所为,言官也弹劾,皇帝下诏慰勉,让他不要太过于节省。嘉庆七年(1802年),防汛,在工地去世。王秉韬为官方正,不沽名。当时封疆大吏长麟汪志伊都因廉洁著称,王秉韬说:“长三,汪六名过其实,何足为贵?”继其任为河东河道总督的是嵇承志[2]

著《含溪诗草》。修乾隆四十五年(1780)版《五台县志》、乾隆版山西《保德州志》、云南《霑益州志》(沾益区)。乾隆四十二年,创建五台县崇实书院,时学生有徐润第(乾隆六十年进士);创建五台县沟南村广善桥。乾隆四十三年重修五台县广济寺(现存元代广济寺大雄宝殿),四十四年作《重修广济寺碑》,记述“栋宇插云,斗拱焕日”。作《重修风水石桥碑记》(载王秉韬修《五台县志》)。有诗《题佛光寺 (五台)》。曾题记黄易 (篆刻家)《嵩洛访碑图》24册页。

Remove ads

家庭

  • 父王士仪,镶红旗汉军第二参领第一佐领(系顺治二年编设)、第三参领第六佐领(系天聪八年编,原隶正黄旗,载《钦定八旗通志》),镶红旗汉军印务参领,乾隆十八年镶黄旗汉军副都统。雍正十二年上奏外任八旗人员子弟应按时归旗事宜(载允禄辑《谕行旗务奏议》)。镶红旗汉军、乾隆十九年进士于宗瑛(祖父两江总督于成龙)时隶王士仪佐领下。
  • 妻朱氏。其胞兄正红旗汉军、康熙五十一年武进士、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朱伦瀚,侄乾隆二十七年科举人、两淮盐运使朱孝纯
  • 女王氏,稼镶黄旗满洲高佳氏良禧,上谕处行走(父乾隆癸酉科举人、盐运使廷麟,祖父长芦盐政高诚,祖伯叔文华殿大学士高晋)。其子嘉庆十四年进士景纶,孙儿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文玉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