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家
於特定地方行使主權的行政單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家(英语:country),又称国或邦,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地理与政治术语,通常指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区域。当指一个特定的政治体时,“国家”一词可以指一个主权国家、一个主权地位受限的国家、一个构成国或一个属地。[1][2][3] 世界上关于“国家”的总数并没有普遍共识,因为一些政治实体的主权地位存在争议,而许多非主权实体也常被通称为国家。[4]

国家的定义和用法是灵活的,并且随著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经济学人》曾写道:“任何试图为‘国家’找到一个清晰定义的尝试,很快就会陷入一个充满例外和异常的困境。”[5] 在当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可居住的土地已被划分为拥有或多或少明确边界的国家。截至21世纪初,国际社会包括约200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是联合国的成员国。
Remove ads
词源与用法
汉语中“国家”一词,上古称为国,甲骨文本字为戓(后来发展为或字),象征执武器守卫领土。在金文中加入“囗”(即“围”),象征城墙,形成现在的國,有城邦、城市、都城之意。[6]另外又有邦字,与国同义,甲骨文本义为在田野疆界上种植的树木,金文转变为豐加上邑,强化领土与边界的概念,后转化为指诸侯的封地。[7]
秦汉以后以一国而统天下,由于儒家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又指家庭、家族,从而形成了“家”“国”并提的条件,“国家”指一国整体。但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国家”多指由某个姓氏家族形成的王朝[8],与现代观念不完全一致。在西学东渐时,才用“国家”一词附会西方的country与state(国家政权)。[9]
英语中的“country”源自古法语的“contrée”,后者又源自通俗拉丁语的“(terra) contrata”,意为“对面的土地”或“眼前的土地”。它最有可能是在11世纪诺曼征服后进入英语的。[10]
在英语中,此词汇已日益与政治划分联系起来,因此其一种意义“a country”现在常被用作“国家政权”(state)或前主权国家的同义词。它也可以作为“民族”(nation)的同义词。文化人类学家克里夫·葛兹(Clifford Geertz)在1997年指出,“国家”(country)与“民族”(nation)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方差异巨大,无法简单地将两者视为二元对立或完全融合。[11]
远小于一个政治实体的地区也可能被称为“国家”(country),例如英格兰的西郡(West Country),用于描述美国西部各种场景的“big sky country”,或用于描述产煤地区的“coal country”等等。[12] 这个词也普遍用来指代“乡村地区”(the country)或“乡野”(countryside)。[13] 在某些文化中,“国家”的含义远超地理或政治范畴。澳洲原住民作家梅丽莎·卢卡申科(Melissa Lucashenko)曾描述定义“国家”(在原住民语境中首字母大写)的困难,它不仅是土地,更是一种包含家园、人民、神话、历史和精神归属的复杂概念。[14]
国家的类型

当指一个特定的政治体时,“国家”一词可以指代不同层级的实体。它可以指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是一个拥有对其领土最高权威的政治实体,例如法国或日本。此外,它也可以指构成国,即那些构成一个更大主权国家的国家。这些构成国本身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但在国际法上不被视为主权实体。例如,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和北爱尔兰四个国家组成;[15] 丹麦王国则由丹麦本土、法罗群岛和格陵兰三个国家组成。[16] 最后,该术语也适用于附属领土,这些是主权国家在其本土之外管辖的领土,例如英国海外领土。尽管它们不是主权国家,但在国际贸易等场合有时被视为独立的“原产国”,例如香港与澳门。[17][18]
国家认同与象征

大多数国家同时拥有一个长式名称(正式名称)和一个短式名称(通用名称)。长式名称通常在正式场合使用,并常描述其政体形式,例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短式名称则是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称呼,例如“德国”。[19] 国家的名称可能因政治或文化原因而更改。例如,上伏塔为摆脱法国殖民历史的象征而更名为布吉纳法索;北马其顿的国名曾因与希腊的马其顿地区名称相似而引发长达数年的马其顿名称争议。[20]

最初,代表一个国家的旗帜通常是其统治者的个人旗帜。[21] 随著18世纪末民族国家思想的兴起,特别是在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旗帜开始转变为代表全体公民的集体象征,而不仅仅是统治家族的权力。[22] 随著欧洲殖民扩张,旗帜的概念被推广到世界各地,采用一面国旗成为建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3] 对旗帜的学术研究被称为旗帜学。

国歌是一首爱国的音乐作品,用以象征和颂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与传统。[24] 尽管将国歌正式化的习俗在19世纪才变得普遍,但许多国歌的旋律或歌词在此之前早已作为爱国歌曲存在。有些国家没有正式的国歌,但在官方场合会演奏事实上的国歌,例如英国的《天佑国王》。
爱国主义
对自己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情感联系被称为爱国主义。这是一种对国家的热爱、忠诚和归属感。这种情感可以是多种感受的结合,涉及语言、家园、民族、文化、政治或历史等多个方面。它包含了一系列与民族主义密切相关的概念,主要是公民民族主义,有时也包括文化民族主义。[26][27]
经济分类

一些国际组织会对各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分类。国家通常被分为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28] 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收入将各国经济体分为四类:低收入经济体、中低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体和高收入经济体。[29] 联合国也发布类似的分类报告,并根据地理位置或其他特定标准划分亚组。[30]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