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甘肃省歌剧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甘肃省歌剧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歌剧工作者组成的团体。前身为1939年成立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工团,1957年成立甘肃省歌剧团,2001年团改院。编创演出的著名剧目有《红花渠畔》《向阳川》《花儿与少年》《貂蝉》等。
历史沿革
甘肃省歌剧院的前身是1939年在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成立的七七剧社。1942年,剧社改编为三边分区文工团。1949年随军进驻宁夏,改称宁夏文工团。[1]
1954年,甘肃、宁夏两省合并,剧团从银川移师兰州,改称甘肃省歌舞剧团(甘肃省歌舞团)。1955年7月,改称甘肃省歌剧团,首任团长易炎,副团长刘万仁。[1]
1958年,改称兰州艺术学院实验歌舞剧团。1962年兰州艺术学院撤销后,恢复甘肃省歌剧团。[1]
1970年8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将省话剧团、歌剧团、杂技团合并,成立甘肃省文艺工作团(甘肃省文工团)。1971年12月6日撤销,恢复甘肃省歌剧团。[1]
2005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集体”荣誉称号。[4]
2012年,在甘肃省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甘肃省歌剧院继续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并由新成立的甘肃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管。[5]
Remove ads
主要剧目
- 早期演出剧目
- 编创演出的代表剧目
来源:《甘肃省志》[1]
Remove ads
人物
- 编剧、导演:刘万仁、康尚义、陈欧生、高平、赵行、王志
- 作曲、指挥:易炎、包学良、庄壮、刘尚仁、龚乾男、孙铁民
- 正、副团长:易炎、刘万仁、李波、胡显信、柳根、刘继高、陈毅同、宁玉明、贾兴旺、陈文生、庄壮、和小平、龚乾男、康志勇、杨成伟、彭德明[7]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