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奇1900

机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比奇1900
Remove ads

比奇1900(英语:Beechcraft 1900)是双发涡轮螺旋桨的19座支线飞机,由原雷神公司属下的比奇飞机公司研发生产,它主要设计于支线飞机,也可作为运输机

事实速览 比奇1900, 概况 ...
Thumb
中华民国空军的B1900C
Thumb
新西兰支线航空的B1900D
Thumb
客舱

发展

比奇飞机公司看见其产品比奇空中国王系列取得成功,决定以比奇超级空中国王为基础,发展一款19座级的支线客机,是为比奇1900。比奇1900结构大部份与超级空中之王相同,但重新设计了机身,使最大载客量增至19人。机身用铝制成,驾驶舱航电采用霍尼韦尔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发动机为普惠公司的PT6A-65B,推力达1,100轴马力。

比奇其生产了三架1900原型机,以及一架原型机用作静态测试。首架1900在1982年9月3日首飞,1983年11月22日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证。首款量产型号是1900C,飞机的机门设有登机梯,机尾设有货舱门,首架在1985年交付给ExecLiner。此外,1900C亦设有公务机型号。1900C-1是在1900C上发展出来,生产线在1993年结束,共生产了173架。与1900C不同的是,C-1增加了机翼油箱,使其最大燃油量增至685加仑美国陆军和埃及军方订购了少量C-1型号,中华民国空军亦在1988年订购了12架,其中一架(编号1905)于1990年8月21日失事坠毁[1]

1989年3月美国支线航空协会大会中,比奇宣布有意开发新款1900型号,为1900D。1900D在机翼上增加了小翼,以改善其高热性能。发动机采用PW PT6A-67D,推力达1,279轴马力,增设两片机腹导流片及增加客舱高度[2]。首飞在1990年3月1日,1991年3月取得适航证,首架1900D在同年11月交付给梅萨航空。1900D投入服务后,雷福公司便结束了1900C的生产,集中火力生产改进型的1900D。1900D亦设有公务机版本,但军用的1900D则只卖出了一架给美国陆军[3]。1997年3月交付给澳洲的冲劲航空的1900D是第500架1900系列。

比奇1900一共生产了695架,是世上最畅销的19座客机[4]。梅萨航空是1900最大买家,共订购了118架。雷神公司在2002年10月终止了比奇1900的生产线。

Remove ads

性能(1900D)

Thumb
中华民国空军EBH-1900C(编号1912)航道电波查核机

参考资料:Raytheon: Beechcraft 1900D Passenger Specifications and Performance[5]

基本信息

  • 机组:1-2人
  • 容量:19人
  • 长度:57英尺8英寸(17.58米)
  • 翼展:57英尺9英寸(17.60米)
  • 高度:15英尺5英寸(4.70米)
  • 空重:10,874磅(4,932千克)
  • 总重:17,227磅(7,814千克)
  • 最大起飞重量:17,120磅(7,766千克)
  • 燃料容量:4,458 lb (2,022 kg)
  • 发动机:2台普惠加拿大PT6A-67D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台1,279 shp (955 kW)

性能

  • 巡航速度:280节(322英里每小时;519千米每小时)在20,000尺
  • 航程:382海里(440英里;707千米)(载客19人)
  • 转场航程:1,245海里(1,433英里;2,306千米)
  • 升限:25,000英尺(7,600米)
  • 爬升率:2,615英尺每分钟(13.28米每秒)
Remove ads

事故

1998年7月30日,海神航空706号班机与一台塞斯纳117飞机在法国基伯龙湾上空约2,000呎高空空中相撞,导致两机15人含机组人员无人生还。事故原因是706班机机组为满足乘客参观法国号邮轮的要求而改为目视飞行并下降至雷达监测高度以下,以及塞斯纳未开启询答机,加上两机视线死角所造成。这次事故被辑制成空中浩劫第十六季的“Deadly Detour”。

在2003年1月8日,全美快运航空5481号班机起飞往格林维尔后不久撞向夏洛特/达格拉斯国际机场的飞机维修库。全机21人罹难和地上1人受伤。调查结果显示机师使用过期的旅客重量的计算公式导致飞机超重并且配重不均,令飞机起飞后不久攻角过高,而飞机控制系统在维修时被不适当地校准,终导致机员无法控制飞机。这次事故被辑制成空中浩劫第五季的“Dead Weight”。

2003年8月26日,科尔根航空9446号班机在海恩尼斯机场起飞不久后旋即坠海,机上2名驾驶全数罹难。调查后发现这架飞机在本次飞行前的维修中,升降舵的控制缆线被错误安装,以致于做出与机组员相反的动作,报告中也认为机组员未确实执行起飞前检查,而未发现此一维修错误。这次事故被辑制成空中浩劫第二十四季的“Pitch Battle”。

参见

类似型号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