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疫苗外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疫苗外交(英语:Vaccine diplomacy)是指利用疫苗作为外交手段[1],而使用疫苗作为国家之间的拉拢或排斥手段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全球大爆发后,更成为国际间的主要议题[2]。
![]() |
概要
![]() | 此章节需要扩充:未谈及《疫苗外交》该文跟导言间的关系 (2021年10月10日) |
在最开始广泛使用这一词的2020年之前,早于2009年11月,外交关系专题杂志《外交政策》发表了一篇名为“疫苗外交”的文章,文中指出,十八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明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并得到英国广泛应用,尽管在此期间英法两国发生多场战争,英国仍是将牛痘疫苗运送给法国,而拿破仑还委任这位英国人成为法兰西学会的成员。1990年代,联合国曾经以为当地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为理由,要求阿富汗的军事冲突各方暂时停火,让当地儿童有机会接种疫苗[3]。[4]
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20年12月起,向未能得到足够疫苗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的国家提供疫苗。2021年12月16日,中方宣布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8.5亿剂疫苗,全年将完成对外提供20亿剂疫苗的目标,并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年内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5]。《纽约时报》称中国将供应疫苗作为在拉丁美洲推动使用中国网络设备的手段。[6]
美国于2021年5月宣布向全球多国赠送疫苗[7],同时购买5亿剂辉瑞疫苗捐赠COVAX,更向台湾捐助250万剂莫德纳疫苗,被认为是要抗衡中国疫苗外交[8]。美国在2021年5月及6月先后承诺捐赠8000万剂已获FDA核准的疫苗及5亿剂辉瑞疫苗,美国总统拜登均说明美国向全球各受助国捐赠疫苗不会附带任何条件[9]。
其他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