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喉矶鸫
鹟科矶鸫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喉矶鸫(学名:Monticola gularis)为鹟科矶鸫属下的一种鸟类。[2]这个物种是一种侯鸟,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繁殖,在华南及东南亚过冬。[3]雌雄体色有所差异,其中雄鸟以钴蓝色及栗红色为主;雌鸟则以灰褐、白、黑为主。[3]
这种鸟的自然栖地包括温带森林。
Remove ads
描述、行为与饮食
白喉矶鸫平均体重为34克,范围在32至37克之间。[4][5] 鸟的体长范围从16至19厘米(6.3至7.5英寸)[5] 其典型的世代长度为3.8年。[4]
成年雄性白喉矶鸫的下巴和喉部有白色斑块。[5][6] 然而,其下侧的其馀部分为栗橙色。[5] 成年雌鸟的上部为棕色或橄榄棕色,下部则有明显的鳞状斑纹。年幼的雄鸟羽毛为灰色或金棕色,并具有橙色的下侧。[6] 鸟体部分呈现钴蓝色和黑色。[7] 其叫声被形容为"忧郁、长笛般,拖长的上升哨音"。[5]
行为
白喉矶鸫在5月至9月间栖息于其繁殖地。其繁殖地位于混合山地森林。它们在5月至7月之间繁殖,会生两窝。鸟类的杯状巢由树木物质、地衣、细根和苔藓构成内部,外部则是松针和植物茎。[5]
白喉矶鸫的食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包括象鼻虫、蟋蟀和鳞翅目昆虫。[5]
白喉矶鸫是一种完全迁徙的物种。[4]
分布与栖地
白喉矶鸫的分布范围很大,约1,710,000平方公里。它原生并繁殖于满洲、俄罗斯远东地区及邻近地区;在冬季迁徙至中南半岛和中国南部。[5][8] 偶尔可以在日本看到这种鸟。[7] 它们也曾在香港和新加坡被观察到。[4] 虽然其总体数量未知,但并无上升或下降的趋势。[8]
历史
在1988至2000年间,白喉矶鸫在IUCN红色名录的分类为"低风险"和"无危"。自2000年以来,唯一的分类为"无危"。[4]
在现代,白喉矶鸫被广泛饲养为宠物。在某些国家,它们也被食用。[4]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