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眉歌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眉歌鸫(学名:Turdus iliacus)是原住于欧洲及亚洲的一种鸫,比相关的欧歌鸫较为细小。
Remove ads
科学分类
白眉歌鸫最先是由卡尔·林奈于1758年描述及命名。[2]它们的翼底呈红色,但并非北美洲红翅黑鹂的近亲。[3]种小名亦是以“两侧红色”的拉丁文来取的。[4]
特征
白眉歌鸫长20–24厘米,翼展33-34.5厘米,重50-75克。雄鸟与雌鸟相似,背部呈褐色,上身呈白色有褐色斑点。它们最特别的是两侧及翼底呈红色,眼睛上有奶白色斑纹,故以“白眉”为名。[5][6][7]
分布及栖息

白眉歌鸫在欧洲及亚洲北部繁殖,由冰岛南部至苏格兰北端,东经斯堪地那维亚、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及白俄罗斯北部,并经俄罗斯至约东经165°的楚科奇自治区。近年它们的分布地有所扩张,在东欧向南扩展至乌克兰北部,而在格陵兰南部则分布至卡科尔托克。[5][6][7]
白眉歌鸫是候鸟,会飞到西欧、中欧、南欧、非洲西北部、亚洲西南部至伊朗北部。在挪威西南部等西方地区的白眉歌鸫有可能是留鸟,但在东部的则会迁徙6500-7000公里以外的地区过冬。[5][6][7]
生态


白眉歌鸫会组成10-200只的鸟群,并会与田鸫、乌鸫、欧洲八哥、槲鸫、欧歌鸫及环颈鸫一同觅食。[5][6][7]白眉歌鸫一般也不会回到相同的过冬位点。[9]
白眉歌鸫栖息在冻土层的针叶林及桦木属森林。它们会在丛林或在地上筑巢,每次生4-6颗蛋。鸟蛋一般大2.6 x 1.9厘米及重4.6克,当中蛋壳占了5%[4],一般会在12-13日孵化。雏鸟于出生后的12-15日换羽,再过14天幼鸟就会独立。[5][6][7]
保育状况
白眉歌鸫的分布地很广,达1100万平方公里,加上群落很大,单在欧洲数量就达310-420万只,所以它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1]严冬会影响它们的数量,而寒冷及潮湿的夏天则会减低其繁殖率。[6]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