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血病抑制因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缩写 LIF)是一种属于白介素-6大类的细胞因子。它能通过抑制分化影响细胞生长。LIF水平下降会使细胞开始分化。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4年3月19日) |
Remove ads
功能
白血病抑制因子能够诱导骨髓性白血病细胞的末端分化,进而阻止其生长,因而得名。白血病抑制因子还有以下功能:能促进多种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影响骨代谢、恶病质体、神经发育,胚胎发育以及炎症作用。受p53调控的白血病抑制因子能促进小鼠和人的胚胎着床[1]。一篇文章提出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可能可以提高意外怀孕的妇女(体内胚胎)的着床成功率[2]。
表达
LIF在正常情况下会由囊胚中的滋养层(TE)表达,而其受体LIFR则会由内细胞群(ICM)的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取自内细胞群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就需要额外补充LIF。目前,重组LIF已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由植物(水稻)产生[3]。
干细胞培养
干细胞培养基中大都含有LIF,可用于替代喂养层(feeder layer)细胞,因为喂养层细胞的主要作用即产生LIF。不表达LIF基因的喂养层细胞难以支持干细胞的培养[4]。LIF通过招募信号诱导分子以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促进细胞的自我更新。活化的LIFR能征募Stat3。随后,JAK激酶能将其磷酸化。不过LIF和Stat3是不足以阻止细胞分化的,一旦移去培养基中的血清,干细胞就会分化。在原生多能性干细胞分化的可逆阶段,加入LIF可以使细胞重回原生多能性阶段[5][6][7]。
参考
拓展阅读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