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颊刺尾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颊刺尾鱼又称白斑刺尾鲷。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1903年,美国生理学家、组织学家和博物学家Oliver Peebles Jenkins首次将本种正式描述为Teuthis leucopareius,其模式产地为夏威夷欧胡岛的檀香山[2]。
Remove ads
分布
本鱼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台湾、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夏威夷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复活节岛、法属玻里尼西亚等海域。
深度
水深0至85公尺。
特征
本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头部黑褐色,头背部轮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体侧有些亦为均匀的黑褐色,有些则成淡褐色且上面密布著许多暗褐色小斑,且小斑呈纵向排列。头部有一起自头顶经鳃盖达喉部的白色斜横带[3],且尾柄棘后方亦有一白色横带,尾鳍截形。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25至27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3至25枚。尾柄上有硬棘,易伤人。体长可达25公分。
生态
本鱼常成群在有浪的地方或较空旷的浅水处出现。属于藻食性,以吃丝状藻为主。
经济利用
具观赏价值。大鱼亦可食用,大型鱼食用时常利用盐烧,再加柠檬汁风味佳。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