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皮癬菌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皮癣菌病(Dermatophytosis)是由角蛋白特异性皮癣菌感染角蛋白组织引起的皮肤真菌病。[2] 皮癣菌是一组进化上相对保守的分节癣菌科致病真菌,其共同特征是角蛋白特异性,通过分解角蛋白获得营养。人体的角蛋白组织包括皮肤表皮的角化层、毛发与指甲。皮癣菌病不是单一的疾病,依据受累皮肤部位与致病菌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皮损、症状、治疗与预后。通常它会导致皮肤发红、发痒、脱屑圆形皮疹 [1],受影响的区域可能会脱发[1],感染后四到十四天开始出现症状 [1]。皮癣菌病的因感染不同区域的皮肤而有不同名称,如头癣、足癣、手癣、体癣、股癣、甲癣等,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还包括肉芽肿性皮癣菌病(Majocchi’s Granuloma,马约奇肉芽肿)和播散性皮肤癣菌病。[9]
![]() | 此条目可参照外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0年2月21日) |
Remove ads
大约40种真菌会引起皮癣[2],主要病原菌是毛癣菌、小孢癣菌或表皮癣菌类[2]。危险因子包括使用公共淋浴,有肢体接触的运动(如摔跤)、过度出汗、与动物接触、肥胖以及免疫功能低下[3][4]。皮癣菌病可以在人与动物或人与人之间传播[3]。诊断通常依据外观和症状[5],确诊需要通过微生物培养和刮取病灶样本进行显微镜检确认[5]。
预防方法是保持皮肤干燥,不要赤脚走路,也不要共用个人物品[3]。治疗通常使用抗真菌药膏,如克催玛汝或咪康唑[7],如果头皮也受到感染,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如氟康唑[7]。
在任何时间点,高达20%的人口都可能被癣感染[8],腹股沟感染在男性中更为常见,而头皮和身体的感染在两性中均相同[4]。头皮感染在儿童中最常见,而腹股沟感染最常见于老年人[4]。
Remove ads
ICD-10分类
B35 皮肤癣菌病 [9]
包括:
(1)黄癣;(2)由表皮癣菌、小孢子菌和毛癣菌引起的任何传染病;(3)除分类在ICD-10 B36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未分类癣。
预防
很多医生会经常给予的建议包括:
- 避免共用衣服、运动器材、毛巾或床单。
- 怀疑接触癣后,用杀菌肥皂用热水清洗衣服。
- 避免赤脚行走;在更衣室穿合适的防护鞋,在海滩穿凉鞋。
- 避免接触有秃斑的宠物,因为它们的秃斑很可能是真菌感染造成。
相关条目
- 真菌区系 (人类)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