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卢缵祥故宅前池塘
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城東里的池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卢缵祥故宅前池塘,又名兰池、史云湖,位于台湾宜兰县头城镇城东里,1927年由卢缵祥建设卢缵祥故宅时作为文人聚会处,2004年卢家后代变卖后原要填平,遭地方反对,今列县定古迹。
历史

卢缵祥故宅池塘前的台2线昔日为头围港港道[1]。依1896年日军地图,该池塘原先标记为标示田地符号的洼地,可能为水田[2]。之后卢家在1910年代取得池塘[3],在此栽种菱角与养鱼[4]。
1925年,卢缵祥祖母卢陈阿定以30甲水田的价钱建造洋宅[4]。宅邸前的池塘兴建丁字状木桥,以相连水池的两座凉亭[5]。1927年池塘整治落成取名“兰池”后,该年端午节,卢缵祥邀郑腾辉、吴祥煇、陈书、庄鳖等登瀛吟社文人聚集兰池,以〈兰池鱼跃〉为题写诗[6]。卢缵祥儿子卢潮衡回忆说,每年端午诗人节,父亲总和诗友在池上泛舟网鱼,并在凉亭煮鱼吟诗[4]。
〈兰池鱼跃〉
庄鳖
新筑兰池壮大观;移情岂计养鱼难;
我来却喜凭轩望;
已作飞腾变化看;
“
”
《昭和丁卯年击钵吟录》
1970年代,邱金鱼任职头城镇长期间,将兰池作为对外开放的公园[3]。1971年,地方以卢缵祥的字“史云”,将池塘改名为“史云湖”[7]。该年,史云湖依都市计画划定为住宅区[8],占地4238平方公尺[1]。
Remove ads

卢逸峰因祖父卢缵祥任县长时的政治声望,28岁就担任省议员,并投入营建业[9]。为筹立卢氏建设公司,卢家以卢宅、史云湖为担保品,向合作金库商业银行大稻埕支库抵押贷款新台币2亿5千万元[10]。1995年6月17日,卢逸峰在省政总质询承认,他因延滞缴息,自己与保证人的不动产都遭假扣押[9]。1997年12月19日,卢逸峰至县府找县长游锡堃会谈后,县府同意史云湖可改兴建大楼[11]。
2004年5月,陈正松等人集资新台币1.9亿元购得卢宅、史云湖[12]。他们计画在此兴建7间透天连栋店面[13]。当地人康保瑜发起保护史云湖的陈情,去各家连署[2]。2006年8月28日,因头城文化发展协会、城东里里长游锡财主张此池塘为头围港旧址,宜兰县古迹审查委员会勘查会勘,决定先将史云湖暂列为遗址[1]。因暂列为遗址的部分只局限于池塘腹地,于是地主31日先将东北角的老榕树砍除,仅存西北角的老榕树[14]。
后来,地主自费委托专家调查,发现头城庆元宫前方才是头围港遗址,据此要求解除列管,回归住宅区使用[15]。2009年2月27日,历史空间指定登录现勘及审查会上,审查委员建议史云湖解除列册[8]。
2009年5月16日,地主以挖土机将史云湖填土[15]。18日,城东里长游锡财与居民举白布条抗议填土[8][15]。19日,地主陈正松到县议会陈情,指控部分特定人士“假藉维护古迹之名,图谋私人土地之利”[16]。20日,城东里长游锡财以头城文化发展协会名义,前往县府文化局陈情,要求县府重审列入遗址[17]。25日,县长吕国华表示,县府决定向文建会争取补助买下史云湖[18]。27日,因填土作业遭警方阻止,陈正松动用9辆砂石车开进县政府抗议[19][20]。

2009年11月27日,县府指定史云湖暂定古迹已届满6个月,但未通知所有权人,因此失去暂定古迹效力[21]。次年1月30日,地主想拆除凉亭底座时,遭文化局长宋隆全到场制止[22]。为保住史云湖,宋隆全连两晚上在史云湖守夜 [23]。

2010年2月4日,通过史云湖改为县定古迹[21]。指定古迹的理由为池塘为卢宅古迹不可分割部分,尚有凉亭基座留存为证,且池塘与当时头城镇十三行、头城老街发展脉络密不可分,并是附近居民游憩休闲、洗衣、晒面等使用,是地方之集体记忆,而具有古迹价值[24]。
2012年4月10日,地主代表陈正松和县长林聪贤签下同意接受容积移转协议书,让史云湖成为宜兰县古迹容积移转的首例[12][13]。7月5日,县长林聪贤表扬文化局代理局长宋隆全[23]。
2014年8月26日,县府开始挖除史云湖回填土[25]。
2025年5月16日,面对县议员赖良洲争取史云湖复旧,宜县文化局长黄伴书回应已于4月30日提案向中央争取[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