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围角邨

位於香港荃灣區的公共屋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圍角邨map
Remove ads

石围角邨(英语:Shek Wai Kok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于新界荃湾区东北部石围角石围角路3号[3],邻近荃湾市中心。本邨于1980年至1982年间落成并入伙,总计有8座楼宇[1];总人口约15,700人[2],以单一屋邨计算为荃湾区最大公共屋邨[注 1]。现时,石围角邨由房屋署直接管理[4]

事实速览 石围角邨 Shek Wai Kok Estate, 词源 ...
Remove ads

地理位置及命名

石围角邨座落于荃湾区东北部之山地石围角,毗邻二陂圳老围城门谷公园。以街道标分则是德士古道北以东、象鼻山路以南,而石围角路从屋邨中间穿过。

由于本邨所处位置毗邻附近的山谷成安谷(即城门谷[5][注 2],故此于规划新公共屋邨期间一度被命名为“成安邨[6][7]。1977年6月,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最终决定采用屋邨所位处之原地名称——石围角作为邨名,将名称正式修改为“石围角邨[6][8][9],并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

石围角邨的前身是石围角原居民村落——石围角村[6],该村为荃湾区历史最悠久的一批乡村[10],除此之外亦包括附近的寮屋区二陂圳村。自1960年代中期起,当时的香港政府就多次表示打算发展城门谷老围之间的山地石围角,并于该地兴建廉租屋邨(后改称公共屋邨[11][12]。其后政府制定《荃湾北区整体发展计划》[13],锐意大规模开发包括石围角在内的荃湾区北部地域。石围角村、二陂圳村、古坑村及附近的寮屋区因相关发展缘故需要清拆[11][12][14]。1977年10月,石围角村迁至和宜合道梨木树邨一带重新安置[6][15]。原址其后交由房委会负责兴建公共屋邨[6][7]

石围角邨于1977年11月开始动工建设[9][16],按兴建时间排序为当时荃湾区范围内的第14个公共屋邨[8][9][注 3]。在原有的屋邨兴建规划中,本邨分别由3座采用双连座工字型设计、2座采用三连座工字型设计,以及3座采用旧长型设计的共8座楼宇所组成[8][17],但后来因故而被修改为现时规划。此外,当时政府原发展计划内包括兴建一条行人天桥连接作为发展区核心的石围角邨与象山邨[13],以加强两邨间的可达性及方便居民来往,惟其后不了了之。

本邨在整体发展上由首座落成的石兰楼为中心点,按顺时针方向从山上向下、先西逐步兴建[6]。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位处山腰的石兰楼、石菊楼、石翠楼、石葵楼、石围角商场石围角街市石围角巴士总站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中学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梁省德中学以及荃湾公立学校[注 4],于1980年至1981年间竣工(第1至2期);至于第二阶段就包括位处山脚的石芳楼、石荷楼、石莲楼、石桃楼、保良局姚连生中学香港道教联合会石围角小学以及石围角社区会堂,于1982年竣工(第3至4期)。

1982年9月28日,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于访港最后一日前往石围角邨视察民情,期间曾到石兰楼某居民家中进行家访及接触市民[18][19]

Remove ads

屋邨资料

楼宇

Thumb
石桃楼(图中大厦)采用双连座Ⅰ字型设计,是荃湾区以至整个新界西唯一采用此款设计的大厦。此外,邨内部分大厦顶楼刻有座号,如图中的石桃楼顶楼就刻上了代表第8座的数字“8”。

石围角邨合共有8座楼宇,其中4座采用双连座工字型设计、3座采用旧长型设计、1座采用双连座Ⅰ字型设计[6]。总单位数目达6,500伙[2]。需要留意的是,房委会对各屋邨的相连工字型及Ⅰ字型楼宇的命名取态及统计标准不一:有的选择把两座相连楼宇各自独立命名,并在统计上额外计入多一座楼宇,如彩云邨观日楼及伴月楼;有的采用同一名称,仅以高低座作分别,并在统计上视为一座楼宇,如博康邨博文楼,其中本邨便属于后者。若将相连的工字型及Ⅰ字型视为两座不同楼宇,石围角邨的楼宇数量实际可达13座。

每座楼宇的中间名称均以花卉相关字眼命名(石〇楼),例如菊花(石菊楼)、翠雀(石翠楼)、紫芳草(石芳楼)等,为当时公共屋邨中十分常见的命名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邨内部分建筑(石芳楼、石荷楼及石桃楼,第5、6及8座)顶楼刻有对应座号,是全港芸芸非徙置大厦及非政府廉租屋楼宇中极罕有的特例,另一例子为石硖尾邨美山楼、美虹楼及美彩楼(第42至44座)。

由于本邨依山而建,各楼宇之间存在地势落差。故此,以石围角路石安街的十字路口为界,东北方向的石兰楼、石菊楼、石翠楼、石葵楼、石芳楼(社区会堂以东),俗称为“上邨”;而西南方向的石芳楼(社区会堂以西)、石荷楼、石莲楼、石桃楼,则俗称为“下邨”。

石围角邨落成至今曾进行几次翻油工程,当中石兰楼外墙原本以黑色油漆写上的屋邨名称于2011年的翻油工程中被覆盖,但其后并未在原处或邨内其他大厦的外墙补上,成为香港极少数邨内大厦外墙没有挂上或涂上邨名的公共屋邨。

更多信息 楼宇名称 (座号), 楼宇类型 ...
Remove ads

行人天桥网络

Thumb
近空中花园一段的巨型行人天桥横跨石围角路上空

邨内设有多条行人天桥及有盖通道,连接多层停车场、石莲楼、石兰楼、空中花园、商场基座、石芳楼及石葵楼。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连贯的行人天桥网络,方便居民出入并免受日晒雨淋。其中行人天桥网络近空中花园一段的巨型天桥横跨邨中央的石围角路的上空[22],形成在众多屋邨中独有的一片景观,更是全香港首个设有空中花园的屋邨[23][24]。空中花园的草丛内竖立了一块金属制纪念牌匾,在牌匾上分别以中文英文记载了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于1982年9月28日到访石围角邨一事[注 10]

此外,多层停车场以及石菊楼与石翠楼附近各设行人天桥横跨象鼻山路,分别通往马闪排路二陂圳[22]

邨内及附近公共设施

文娱康乐及体育设施

Thumb
石围角邨与城门谷公园南园相邻

石围角邨文康设施较佳,毗邻荃湾区几个主要的康体设施,包括城门谷公园南园、城门谷游泳池城门谷运动场以及蕙荃体育馆粤语蕙荃體育館,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绿化环境及运动场所。

邨内有多个小型游乐场,亦有一个篮球场及数个羽毛球场。商场基座二楼对出设有一个多用途活动场地(罗马广场),提供予社区团体举行宣传活动、讲座表演

邨内设有公共图书馆粤语石圍角公共圖書館邮政局,方便居民借阅书籍报章、收寄邮件及缴交公共事业费用。此外,邨内设社区会堂,经常用于举行粤曲表演、音乐会或有关地区的讲座。

Remove ads

商业设施

Thumb
商场内部在翻新后增建了四条上下行扶手电梯来往各楼层,取代原本在商场外的单向上行扶手电梯。

石围角新城(英语:Shek Wai Kok Square),前称石围角商场Shek Wai Kok Commercial Centre / Shek Wai Kok Shopping Centre),于1982年正式落成并启用[26],楼高四层。石围角商场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兴建,原本属其持有物业。领汇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领汇;现称领展)于2005年上巿后,房委会将旗下大部分商场及停车场出售予领汇,其中包括石围角商场。2016年,邓成波以7.33亿港元购入石围角商场[27]。2021年,陈秉志林子峰购入石围角商场[28][29],其后斥资约1亿港元为商场进行资产提升工程[30]。商场在翻新后,按照业主旗下高士威集团其他曾进行大规模翻新的商场的一贯命名方式[注 11],改名为石围角新城[31]

受原有设计及布局所限,翻新前商场各楼层之间缺乏连接而需绕道外围来往,亦未能有效尽用各层面积。翻新工程主要包括将原本的半开放式通道改为密封式冷气通道、各层间增建扶手电梯改善动线设计、重整商场内楼面布局,以及优化商铺间隔[30]。工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原订于2022年12月完工,但期间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人手不足等因素影响一度出现延误[31],直至2023年8月才正式启用新的冷气街市;至于第二阶段则依照进度顺利于2023年12月完工,并重新开放商场内部范围予新商户租用及进驻,馀下的外墙装饰工程亦于其后陆续完工。

2023年2月28日,业主要求石芳楼的其中五间商铺在一个月内迁出,商户称无法及时清理存货,其后获宽限多两个星期[31]。在旧有商铺结业而又暂时未有新铺进驻的过渡期内,邨内将仅馀三间商铺售卖生活用品,加上翻新期间亦不设临时街市,有居民批评翻新工程带来不便[31]。有开业多年的商户称翻新后的铺位租金昂贵,故此不考虑续租;亦有部分商户如“大生文具公司”则决定迁往新铺位继续经营[31]

位于商场基座旁平台的麦当劳保留全香港仅存一座的1:1真人尺寸比例麦当劳叔叔[32]。该餐厅于2023年5月装修后,店内部分位置改为现代化装潢及增添自助点餐机;亦加入苹果批树、壁画及汉堡包凳等怀旧特色,是香港唯一仍包含复古设计元素的麦当劳粤语石圍角邨麥當勞[33][34]

  • 商场基座地下:日本城、安达药业、一乐冰室、食得喜粥粉面、Cottex、TWO 驰 KABOO、帮你洗、茶皇殿、大快活、Funfun台式夹公仔专门店、荃湾地区康健中心、尚然堂中医诊所、汇丰银行自动柜员机、中国银行(香港)自动柜员机
  • 商场基座一楼:百佳超级市场
  • 商场基座二楼:麦当劳、铭记美食、木村面包屋、又一间小店、手作功夫茶、优品360、面面工舍、乐卫冬医务中心及荣福堂中医治疗中心、7-Eleven
  • 商场基座三楼:护老乐石围角分院
  • 石芳楼地下:广发茶餐厅、冠华粥面、石围角邮政局
  • 石芳楼三楼:石围角公共图书馆、多明尼教育中心、公文式
  • 一号停车场大厦地下:惠康超级市场OK便利店、冷气街市、4S Fitness
  • 一号停车场大厦二楼:石围角石荷护老中心、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荃湾会所石围角服务处、香港耀能协会石围角家长资源中心
  • 石荷楼二楼:中医陈达良、西医李卓邦、自然健身气功会、西医陆慧心、大生文具公司、荃湾街坊福利会综合服务中心、石围角商场办事处
  • 石荷楼三楼:浸信宣道会石围角阅读中心、浸信宣道会荣基教会、明爱荃湾互助幼儿中心
更多信息 翻新前图集 ...
Remove ads

教育及福利设施

石围角邨内拥有三所中学、两所小学及四所幼稚园,为荃湾区的学校集中地之一。

中学

小学

幼稚园

  • 荃湾圣多明尼幼稚园[35](1981年创办,位于石葵楼地下)
  •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幼稚园[36](1982年创办,位于石桃楼地下)
  • 中华基督教会福幼幼稚园[37](1982年创办,位于石翠楼地下14至17号)
  • 中华基督教会福幼第二幼稚园[38](1983年创办,位于石莲楼地下3至16、18及20号)

家舍/宿舍

  • 扶康会友爱之家[39](1977年创办,位于石芳楼201至209室)

工场

  • 扶康会赛马会石围角工场[40](1986年创办,位于石围角邨二号停车场大厦地下)

交通

更多信息 交通路线列表 ...

知名居民

区议会所属选区

现时,石围角邨所属的区议会选区荃湾区议会下辖的荃湾东南选区(K2)[48][49],现任区议员是民建联成员伍俊瑜公屋联会成员冯卓森

2023年香港选举改革前,本邨所属的区议会选区分别为荃湾区议会下辖的象石选区(K16)及石围角选区(K17)[50][51]。象石选区范围包括象山邨全邨、石围角邨石翠楼与石菊楼,以及象鼻山路一带的村屋[注 12],选区末任区议员是民主党成员赖文辉[52][注 13];至于石围角选区范围则包括本邨除上述两座外的其他楼宇,以及位于城门道城门水塘和宜合村,选区末任区议员是新界社团联会成员兼公屋联会主席文裕明[53]

历届选区范围

更多信息 年度/范围, 1982年-1985年 ...

历届议员

更多信息 届别, 议员 ...

重大事件

戴卓尔夫人到访邨内

1982年9月26日至28日,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视察访问香港[54],是首位在任期间到访香港的英国首相。访港最后一日(9月28日)下午3时10分,首相戴卓尔夫人于港督尤德爵士陪同下乘坐港督座驾前往石围角邨参观以视察民情[18][19]。戴卓尔夫人抵达邨内时获数以千计居民等候及欢迎,房屋司廖本怀房屋署署长卫纶书亦在场迎接[18][19]。之后她参观邨内各处,期间与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石围角小学的学生合照,再到石兰楼15楼某单位的吴姓居民家中进行家访,于邨内逗留至3时55分离开[18][19]。当局其后在邨内空中花园处竖立了一块金属制纪念牌匾,在牌匾上分别以中文英文记载此事[注 10],以作纪念。

徐步高枪击案

2001年3月14日中午12时5分,梨木树警署接获一名曾姓男子的报案,投诉石围角邨石桃楼“A座552室”有音响噪音[55]。值日室警员按当值表,通知梁成恩及其同僚前往处理投诉[56]。当日早上,梁成恩因为处理一宗袭击案而没有出外巡逻,在警署用过午膳后,就准备到石围角邨为袭击案录取另一份口供,听到同僚被召唤,就主动透过无线对讲机回应报案室,当时身在警车的梁成恩决定接手,让拍档陈子坤可以原车回到警署午膳[57]。10分钟后,警车到达石围角邨石翠楼,梁成恩与陈子坤短暂交谈后便单独上楼处理噪音投诉。12时20分,梁成恩抵达石桃楼,惟未有发现,于是以手机回复报案室已到石桃楼552室。之后,梁成恩受到袭击,身中多枪倒地[58]。12时38分,梨木树警区第三巡逻小队主管、督察林荫民抵达现场,发现梁成恩已经死亡[59]。警方在梁成恩身旁发现一个怀疑属于凶手的口罩法证专家则找到死者以及一名不知名男子的DNA样本。此不明男子的DNA样本,与五年后(2006年)尖沙咀警员枪击案中被击毙的疑犯徐步高的DNA经检验比对后,证实两者吻合。

劫杀老妇案

2006年12月7日,48岁的家庭主妇李瑞香,因为自身经济问题而到石围角邨寻找长者充当劫财猎物。她结识了居住在石芳楼5楼504室的81岁独居老妇吴基銮,与之混熟后,李瑞香打算上门抢劫,最后更将之乱棍打死。李瑞香在两年后再涉及石硖尾邨另一宗老妇劫杀案,因而揭发她是连环杀手,最终两项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60][61]

妇人斩前夫跳楼案

2016年7月30日上午,石围角邨石桃楼17楼某单位内,一对已离异夫妇发生争执。52岁伍姓妇人用菜刀砍伤87岁唐姓前夫后由单位露台跳下,倒卧大厦对出的花槽,救护员到场后证实伍妇当场身亡。事件发生后,据悉为伍妇男友的58岁张姓男子赶到现场,要求见伍妇最后一面,期间一度与警员推撞,最终因阻差办公被拘捕。张男其后带备祭品重返现场跪地哭祭[62][63]

参见

注释

  1. 如果以单一公共屋邨计算(“一邨”、“二邨”等有细分的屋邨视作不同屋邨),石围角邨的总人口(约15,700人)多于梨木树(一)邨(约6,300人)、梨木树(二)邨(约12,000人)及梨木树邨(约9,100人)。
  2. 成安谷是城门谷的原名,现已甚少使用此名称。
  3. 首13个公共屋邨分别为大窝口邨葵涌邨石篱邨福来邨石荫邨梨木树邨葵芳邨葵兴邨葵盛邨荔景邨丽瑶邨长青邨象山邨[8]。该数字以1977年时荃湾区分界内的公共屋邨计算,故包含葵涌青衣区(今葵青区)于1985年脱离该区前便兴建中或已落成的公共屋邨。
  4. 荃湾公立学校于2006年改名为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小学
  5. 2至26楼。
  6. 27至28楼。
  7. 石芳楼2至3楼全部面积被辟作商铺,故此该楼宇的住宅层数较同为旧长型的石荷楼及石莲楼少。其中石芳楼2楼更在结构上与商场完全连接,属于商场基座地下铺位的组成部分。
  8. 石荷楼2至3楼部分面积被辟作商铺,故此伙数较其他楼层少。
  9. 4至15楼。
  10. 该纪念牌匾右半部分以从右至左纵书的方式刻上中文“首相戴卓尔夫人于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八日访问石围角邨爰镌吉金永志弗谖”,其中“爰镌吉金”解作“于是刻在坚美的金属之上”、“永志弗谖”解作“永远纪念,莫被遗忘”[25];左半部分则刻上英文“This plaque commemorates the visit of The Prime Minister The Right Honourable Margaret Thatcher MP to Shek Wai Kok Estate on 28th September 1982”。
  11. 例如翻新后的天平商场改名天平新城、翠林商场改名翠林新城、运头塘商场改名运头塘新城(已转售)等。
  12. 包括三栋屋村海坝村老围村三叠潭村上角山村铜鼓石村等乡村。
  13. 于2021年7月12日宣布辞职,并从次日起生效。事件背景及辞职区议员名单可参见香港民主派区议员辞职潮
  14. 由2021年7月13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