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尔霍斯特环形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科尔霍斯特环形山(Kolhörster)是月球背面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代[1],其名称取自德国物理学家及宇宙射线研究先驱韦纳·海因里希·古斯塔夫·科尔赫斯特(Werner Heinrich Gustav Kolhörster ,1887年-1946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该陨坑西北偏西毗邻卡末林·昂内斯环形山、东侧靠近布特列洛夫陨石坑,而迈克耳孙环形山则位于它的西南面。科尔霍斯特环形山的南面为链坑区,产生于雨海撞击盆地形成时的二次撞击,其中东南相隔一座陨坑距离处为洛伊施纳链坑,而往南更远处则是迈克耳孙链坑(Catena Michelson)[2]。
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10.79°N 115.01°W,直径78.8公里[3],深度2.8公里[1]。
科尔霍斯特环形山外观呈多边形状,因存续时间悠久而侵蚀明显。陨坑坡壁平缓,除西北偏西侧外,沿边缘坐落或横跨着数座较大的陨石坑,而东北侧边缘有些内缩。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1460米[1],内部容积约有9200公里3[1];碗状的坑底较为平坦,地表上除一些小陨洞痕迹外,无其它地貌结构。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