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德尔·赫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科德尔·赫尔(英语:Cordell Hull,1871年10月2日—1955年7月23日),又称贺可德,美国政治人物,第47任美国国务卿。
赫尔出生在现在田纳西州皮克特县的一间小木屋里,在1906年当选联邦众议院议员之前,赫尔曾担任过律师、军官、州议员和法官。他在国会任职了二十多年,仅因担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而短暂中断。1933年,小罗斯福任命赫尔为国务卿,在该职位上,他成为拉丁美洲睦邻政策的主要设计师,也是二战前夕和早期塑造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人物。
赫尔主要贡献集中于贸易和外交促进国际合作。他在1934年《互惠税则法》的通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案降低了美国的关税,并为更开放的全球市场铺平了道路。他还是联合国创建的推动者,因其在联合国成立中的“关键作用”而于194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科德尔·赫尔出生在田纳西州奥林普斯的一间乡间木屋里。他是威廉·帕斯卡尔·赫尔和玛丽·伊丽莎白·赫尔的五个儿子中的第三个,兄弟分别叫奥瑞斯提斯(1868年生)、萨纳迪乌斯(1870年生)、怀俄明(1875年生)和罗伊(1881年生)。
他的母亲是艾萨克·赖利的后裔——赖利因在独立战争中的服役而获赠靠近皮基特县伯兹镇的200英亩土地;她同时也是塞缪尔·伍德的后代,伍德来自英国莱斯特郡,乘“希望号”移民美国,并在弗吉尼亚民兵部队服役。赫尔母系家族(赖利–伍德家族)中有多位祖先参加过独立战争。赫尔在其回忆录《山丘上的小屋》中专门澄清一个旧传闻:他的父亲并非切罗基人,后来的家族档案也证实这一点。
赫尔于1889年至1890年间上大学,并在16岁时发表了人生第一次演讲。19岁时,他当选为克莱县民主党主席。1889年至1890年,他就读于国家师范大学。1891年,他毕业于康伯兰法学院并获律师资格。
Remove ads
早期政治生涯
赫尔于1893年至1897年期间担任田纳西州众议院议员。美西战争期间,他在古巴服役,任田纳西志愿步兵第四团上尉。
赫尔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员,共连任十一届,累计任职二十二年。作为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成员,他积极主张降低关税,并起草了1913年的联邦所得税法案。他还在1913年至1917年间担任地方法官。[1][2]
在1920年国会选举中落败后,赫尔出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他曾是192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总统候选人之一,但最终提名由阿尔·史密斯获得。赫尔还曾在1938年劝说老艾伯特·戈尔竞选美国国会议员,并对其政治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国务卿
科德尔·赫尔于1930年当选田纳西州联邦参议员,但于1933年辞去参议员职务,担任国务卿。在1932年总统选举期间,赫尔成为小罗斯福最坚定的盟友之一。[3]
小罗斯福在担任总统之后,其任命赫尔为国务卿,并委派他率领美国代表团出席伦敦经济会议。然而,当罗斯福否决了会议协议后,会议随即陷入崩溃。1943年,赫尔担任美国代表出席莫斯科会议。赫尔在任期间的主要外交目标之一,是扩大对外贸易并降低关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争中所扮演的一些外交角色,主要由罗斯福通过国务院次长萨姆纳·威尔斯处理,这导致赫尔与威尔斯之间产生了矛盾,赫尔也因此未出席罗斯福与丘吉尔及斯大林的首脑会议。1943年,赫尔以揭露早在1941年就存在的同性恋指控为威胁,迫使威尔斯离开国务院;赫尔甚至扬言若威尔斯不被解职,他将辞职。此举可能也出于担忧这些指控会被他人利用以勒索威尔斯。[4][5]
1937年,纽约市长菲奥雷洛·拉瓜迪亚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身穿棕衫的纳粹分子应当成为即将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恐怖展馆”的高潮部分。对此,纳粹党官方报纸《进攻报》辱骂他是“犹太暴徒”,称其受犹太与共产主义分子贿赂,是披着官员外衣的罪犯。随后,赫尔向柏林方面致信,对双方的过激言辞表示遗憾,但同时也阐明了美国言论自由的原则。当纳粹宣传机构进一步升级攻击,将美国女性称为“妓女”时,赫尔再次致信抗议,德方虽作出“解释”,但未正式道歉。[6]
1938年,赫尔与墨西哥外交部长爱德华多·海伊就墨西哥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土地改革中未能向失去农田的美国人支付赔偿一事展开了对话。赫尔坚持认为赔偿必须是“迅速的、充分的、有效的”。虽然墨西哥宪法保证在征收或国有化时给予补偿,但迄今为止尚未支付任何款项。海伊承认墨西哥有赔偿责任,但回应称:“在理论上并无普遍接受、在实践中亦无被普遍执行的规则,规定必须立即支付赔偿。”所谓的“赫尔公式”后来被许多涉及国际投资的条约所采用,但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国家中。这些国家历来遵循“卡尔沃主义”,该理论认为赔偿问题应由东道国决定,只要对本国公民与外国人一视同仁、不存在歧视,就不能在国际法上提出索赔。“赫尔公式”和“卡尔沃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至今仍是国际投资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赫尔推行了对拉丁美洲国家的“睦邻政策”,这一政策被认为有助于防止纳粹在该地区的颠覆活动。赫尔与罗斯福还维持了与维希法国的外交关系,赫尔认为这使得亨利·吉罗的部队能够在北非战场中加入同盟国对抗纳粹德国和意大利。
赫尔还负责与外国政府的正式外交声明。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珍珠港事件前夕发出的赫尔备忘录,其正式标题为《美日关系协议基础草案》。赫尔在办公室外收到珍珠港遭袭的消息。当时,日本大使野村吉三郎和特使来栖三郎正等候与赫尔会面,来通知美日谈判破裂。由于美国已经破译了日本的加密通信,赫尔早已知晓照会内容。他愤怒地斥责两位外交官说:“在我五十年的公共服务生涯中,从未见过一份充斥如此多恶意谎言与歪曲事实的文件。[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赫尔逐渐被排除在罗斯福政府的核心战时决策圈之外。尽管他仍在正式的外交事务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处理拉丁美洲事务以及为战后国际机构奠定基础方面,但在涉及军事规划和盟军联合战略的重大决策中,他经常被排除在外。在回忆录中,赫尔表达了他的不满——他提出希望参与高级战争会议,尤其是那些同时涉及外交与军事事务的会议,但这一提议被总统忽视。罗斯福更倾向于依赖非正式顾问和军方领导,从而限制了国务卿在战时政府中的影响力。[8][9]
1941年12月,当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占领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时,赫尔提出了强烈抗议,甚至称这些部队为“所谓的自由法国”。他要求恢复维希法国任命的总督职务,但这一请求在美国媒体上引发了猛烈批评,报纸讽刺他为“所谓的国务卿”。最终,这些岛屿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由自由法国控制。事实上,赫尔在此事发生前就对戴高乐抱有轻蔑甚至敌意,而在此事件之后,他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持续尝试在外交上对戴高乐进行牵制和排挤。[10]
1939年,赫尔建议罗斯福拒绝德国客轮“圣路易斯号”的入境请求。该船载有936名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寻求庇护的犹太难民。赫尔的决定迫使这些犹太人被遣返回欧洲,许多乘客在上岸后被纳粹逮捕。据部分历史学者估计,其中约有254名乘客最终被纳粹杀害。
关于此事,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与国务卿赫尔之间曾有两次谈话。第一次在1939年6月5日下午3点举行,赫尔明确告诉摩根索,由于乘客没有返回地址,他们无法合法获得美国旅游签证。此外,赫尔还表示,这一问题是古巴与乘客之间的事务,美国事实上无权干预。第二次谈话发生在1939年6月6日下午3点,摩根索表示他们不知道船只目前的位置,并询问是否让海岸警卫队去寻找。赫尔认为没有理由不这样做。接着他补充道,他觉得摩根索不会希望搜寻行动被媒体报道。摩根索回答:“哦,不,不,不。他们也许只会——哦,他们也许只会派一架飞机去巡逻。这事不会上报纸的。”赫尔回应说:“那就没问题。”[11]
1940年9月,当葡萄牙客轮“宽扎号”上载有犹太难民试图进入美国时,赫尔拒绝为他们发放签证。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设法绕过赫尔,与另一位国务院官员合作,使这些犹太难民得以于1940年9月11日在弗吉尼亚州登陆。
类似的事件还发生在同年。当美国犹太人试图筹款以阻止罗马尼亚犹太人遭到大规模屠杀时,赫尔再度成为阻碍力量。按照战时规定,任何资金汇出美国都需要财政部与国务院共同签署批准。财政部长摩根索立即签署了文件,但由赫尔领导的国务院却一再拖延,导致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在集中营中被杀害。
1940年,美国犹太团体正式对国务院的歧视性政策提出抗议。然而结果极为严重——赫尔下令全球所有美国领事馆严禁向犹太人签发签证。同时,一位犹太裔国会议员向罗斯福总统递交请愿书,请求允许两万名欧洲犹太儿童进入美国避难,但罗斯福并未做出回应。
Remove ads
晚年
赫尔于1944年11月30日因健康状况不佳辞职。时至今日,他仍然是任职时间最长的美国国务卿,在任期十一年零九个月。罗斯福在离开时将赫尔描述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为使这一伟大的和平计划成为有效事实而尽最大努力的人”。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于1945年授予赫尔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西半球和平与理解所做的努力、他的贸易协定以及他为建立联合国所做的工作。
1948年1月,赫尔出版了他的两卷本回忆录。
赫尔于1955年7月23日因结节病在华盛顿特区的家中去世,享年83岁。
荣誉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