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竹溪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竹溪寺位于台湾台南市南区,为台湾府城七寺八庙之一,也是台南四大古刹之一[1][注 1]。该寺属于禅门临济宗,于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与阿弥陀佛三宝佛[2]。其所在地邻近竹溪,古名桶盘浅[3]。庙中有号称台南三大名匾[注 2]之一的“了然世界”匾。此外在日治时期的西来庵事件发生后,台南西来庵虽然遭到拆毁,但原本在庵内供奉的五福王爷神像被寺僧带到寺中供奉[2]。
沿革
竹溪寺的创建年代一说是明永历十八、十九年(1664年、1665年)时所建,当时称为“小西天寺”;或说是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台湾府知府蒋毓英所建[3],或云为康熙三十二年(1692年)[2],而现在该寺是依从台湾史学家卢嘉兴以沈光文有诗提及该寺而认定其为明永历十八、十九年间所建的推论而认为该寺为台湾最早建立的佛寺[4][5]。

该寺创建之后,曾数次整修,其中在台湾日治时期的1927年该寺曾改建成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后来到了二次大战后的1973年改建为今貌,经过十年后才完工[1]。2011年,在寺内发现已废寺的日治时代真言宗台南高野寺的石碑。
庙中的“了然世界”匾,悬于主祀三宝佛的正殿之上。匾额板面由四块横板拼接而成,无边框。长192.5公分,宽65公分,后3公分。由右自左刻“了然世界”四字。据拼接方式,属典型清代匾额作法。2009年2月5日依南市文资第09818543330号,被台南市政府指定为文化资产“一般古物”类。[6]:123-137

在2017年8月7日,竹溪寺再度发起重建,[7] 而寺内重要的文化资产旧山门、宝塔、古匾等则会继续保留[8]。2024年11月10日重建落成[9]。
清代已有六和僧伽驻寺弘法,日治时代捷圆和尚传承台南开元寺法脉衍字,为台南开元寺清源传芳和尚的徒孙,玄精法通和尚的法徒,开始六和僧伽历代辈出,1948年捷圆和尚圆寂,法徒眼净和尚接任住持,身兼北港朝天宫,台南开元寺,楠梓慈云寺,1971年眼净和尚圆寂。其后面住持顺序为然妙,正定,常定,聪妙,资定担任竹溪寺住持,其中然妙和尚俗名郭锦南高雄梓官人,为眼净和尚的法徒身任台南市佛教会理事长及北港朝天宫住持之职。
Remove ads
建筑特色
1974年竹溪寺因寺殿“岁时浸久、栋宇朽坏”,因此全面重建、扩建。除了保留第三代竹溪寺保留清代台式佛寺旧山门、宝塔等史迹古物外,整体改为中国宫殿式建筑[1],奠定现今大寺刹之基础。从牌楼式山门依序为,前庭、三川门、拜殿、主殿与后殿,两侧则为钟鼓楼与禅房[1],并奉有巨型白象、红狮、哼哈二将之佛尊像。
2005年,竹溪寺开始展开第四代重建计划,并委由傅朝卿等建筑师协助规划设计。现代寺院风格保留数座纪念历代重修之古物与老树外,重建大殿、天王殿等,并新辟竹溪会馆、文物馆、新山门等设施。[10]
文化资产
注释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