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二代格兰维尔伯爵约翰·加特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代格蘭維爾伯爵約翰·加特利
Remove ads

第二代格蘭維爾伯爵約翰·加德利KGPC(英語:John Carteret, 2nd Earl Granville, 7th Seigneur of Sark,1690年4月22日—1763年1月2日),他最廣為人知的名字是早期的頭銜加德利勳爵。加德利是英國政治家,他從1751年至1763年間擔任樞密院議長,並與首相維明頓伯爵密切合作,以管理政府的各個派系。[1]

快速預覽 樞密院議長, 君主 ...
Remove ads
Remove ads

家族背景

約翰·加德利是第一代加德利男爵(1667–1695)的兒子和繼承人。加德利家族定居在海峽群島,具有諾曼血統。[2]

早年生活

約翰·加德利曾在西敏公學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接受教育。莊拿芬·斯威夫特曾評價:「憑藉一個難以證明的奇點,他比和他同一級別的人學會了更多的希臘語、拉丁語和哲學」。在他的一生中,加德利不僅表現出對古典文化的強烈熱愛,而且對現代語言和文學也有着濃厚的興趣和知識。他幾乎是那個時代唯一會說德語的英國貴族,這使他能夠與不會說英語的佐治一世國王交談並獲得國王的信任。[2][3]

1710年10月17日,加德利在朗利特莊園與法蘭西斯·沃斯利夫人結婚。她是第一代韋茅斯子爵的孫女。他們的一個女兒佐治亞娜·卡羅琳·卡特雷特·史賓沙成為了德雲郡公爵夫人佐治亞娜的祖母。

加德利勳爵年滿21歲後,於1711年5月25日前往上議院就職。儘管他的家族成員都致力於占士黨的事業,但加德利是漢諾威王朝的堅定擁護者。加德利是輝格黨領袖斯坦霍普和第三代新特蘭伯爵查理斯·史賓沙的朋友,並支持通過七周年法案。[4]

外交事業

加德利的興趣在於外交政策,而不是國內政策。他在外交中的工作始於1719年初被任命為駐瑞典大使。在這一年和次年,他受命從彼得大帝的襲擊中拯救瑞典,並安排北方的和平。他的努力最終取得成功。[4]

在這段外交工作期間,他對歐洲事務,尤其是德國事務獲得了非凡的了解,並且在與瑞典元老院烏爾麗卡女皇丹麥國王費德歷四世腓特烈·威廉國王打交道時表現出極大的機智和耐性。雖然在外交上有所成就,但他沒有能力在倫敦法院和議會的陰謀中獨善其身。加德利回國後被任命為南方部國務秘書,並很快就捲入了湯遜和羅拔·華波的衝突中。[4]

與華波的對抗

對於把每一個能幹的同事或下屬都視為潛在敵人的華波來說,加德利是格外可惡的。僅憑加德利能與國王說德語就足以讓華波厭惡他。因此,當愛爾蘭的激烈騷動使得有必要將愛爾蘭總督格拉夫頓公爵調回時,加德利被派往都柏林,並於1724年10月23日抵達。1725年,都柏林三一學院授予他榮譽法學博士。[5]在他上任的頭幾個月,他不得不應對愛爾蘭的騷動。最終然而,愛爾蘭安定下來。加德利是一位廣受歡迎的總督,他令英國人和愛爾蘭人的利益都得到維護。同時,他也一直沉迷於奢華的生活,根據同時代人的證詞,「他喜歡勃艮第紅酒」。加德利擔任愛爾蘭總督直到1730年。[4][6]

美洲

加德利通過他的曾祖父佐治·加德利爵士繼承了卡羅萊納省八分之一的領地。在1727年和1728年,加德利得知剩餘領地的所有者正計劃將領地賣回給皇室,加德利選擇拒絕加入。1729年,其他人都放棄了他們的要求,但在1730年,加德利為了保持對他的領地的所有權,他同意放棄政府內的職位。[4]

卡羅琳皇后

當加德利於1730年返回倫敦時,華波牢牢地掌握着下議院,並作為佐治二世國王信任的大臣。華波也對卡羅琳皇后充滿信心,但對加德利抱有偏見。直到1742年華波倒台之前,加德利只有在上議院擔任反對黨領袖,才能參與公共事務。他的傑出事跡被他相當古怪的行為所掩蓋,加德利憑藉貴族和知識分子的身份對普通人及其行為方式有某種蔑視。加德利努力討好熱愛文學的卡羅琳皇后,而且他還為討好她而支付了第一版堂吉訶德的出版費用。[4]但他不情願地,也是最不明智的,讓自己捲入威爾斯親王費德歷和他父母之間可恥的家庭爭吵中。卡羅琳皇后被激怒,並將加德利和博林布魯克歸類為「這個國家最沒有價值的兩個人」。[4]

國務卿

加德利在反對華波沒有對西班牙宣戰的抗議中站在了民眾的一邊。當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臨近時,他完全同情奧地利的瑪麗亞·特蕾莎,主要是因為奧地利家族的垮台將增加法國的實力,即使法國沒有獲得領土,也足以對英國造成威脅。這些觀點使他受到佐治二世的歡迎,佐治二世於1742年欣然任命加德利為國務卿。1743年,他陪同國王前往德國,並參加了1743年6月27日的德廷根戰役。加德利擔任國務卿職務直到1744年11月。[4]

加德利成功促成了瑪麗亞·特蕾莎和腓特烈二世之間的合議。他了解歐洲國家的關係,以及英國在歐洲國家之間的利益。但是使他的政治缺陷使他同無法對抗華波一樣無法與佩勒姆家族抗衡(亨利·佩勒姆和他的哥哥紐卡素公爵)。加德利對國王政策的支持被認為是對漢諾威的屈從。皮特稱他為「一個放棄英國民族的可惡的、唯一的部長」。幾年後,皮特採取了同樣的政策,並表示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從加德利那裏學到的。[4]

格蘭維爾伯爵

1744年10月18日,加德利因母親去世而成為第二代格蘭維爾伯爵。他的第一任妻子法蘭西斯·沃斯利夫人於1743年6月20日在漢諾威去世,他於1744年4月與年輕的索菲亞·費爾莫爾夫人結婚。格蘭維爾對情人角色的誇張表演被霍勒斯·華波嘲笑為「我們偉大的堂吉訶德和美麗的索菲亞的婚禮」 [4]

格蘭維爾伯爵夫人於1745年10月7日去世,留下一個女兒索菲亞·加德利,她嫁給了第二代謝爾本伯爵威廉·佩蒂,後來成為第一任蘭斯當侯爵。格蘭維爾的第二次婚姻可能增加了他古怪的名聲。1746年2月,他被佩勒姆家族的陰謀所困,接受了秘書職位,但在四十八小時內辭職。1751年6月,他成為議會主席,仍然受到國王的喜愛和信任,但他在政府中的實際工作只剩下提供建議。1756年,紐卡素要求他出任首相以替代皮特,但由於他了解這一提議的背景,加德利拒絕出任首相併支持皮特。1761年10月,皮特知道法國與西班牙「家庭契約」簽署的消息,希望對西班牙宣戰,並宣布除非他的建議被接受,否則他打算辭職。格蘭維爾回答說:「大多數人的意見(內閣的) 必須得到尊重」。格蘭維爾對皮特表示讚賞,但拒絕稱皮特為「唯一部長」或首相。[4]

Remove ads

婚姻和後代

他結過兩次婚:

  • 法蘭西斯·沃斯利(Frances Worsley,死於1743年) ,羅拔·沃斯利爵士的女兒。[7]至少有6個孩子,2子4女:
    • 佐治·加德利(George Carteret),1716年2月14日出生,1716年3月11日在西敏聖馬田教堂受洗,先於父親去世。
    • 羅拔·卡特雷特,第三代格蘭維爾伯爵(1721–1776),生於1721年9月21日,1721年10月17日在聖馬田教堂受洗,最後繼承爵位。
    • 路易莎·卡特雷特(1712-1736)
    • 嘉麗絲·卡特雷特(Grace Carteret,1713年7月8日出生)與第四代戴薩特伯爵萊昂內爾·托勒馬切結婚,並有後代。
    • 佐治亞娜·卡羅琳·卡特雷特(Georgiana Caroline Carteret),與約翰·史賓沙議員結婚,是第一代史賓沙伯爵約翰·史賓沙的母親;她再婚嫁給了第二代考珀伯爵
    • 法蘭西斯·卡特雷特(1718年4月6日出生,與第四代特威代爾侯爵約翰·黑爾結婚)。
  • 索菲亞·費摩爾(死於1745年)。[8]

去世及葬禮

加德利一直擔任樞密院主席,直到他於1763年1月2日去世。他的最後一件事是在臨終前聆聽國務卿副國務卿羅拔·活(Robert Wood)宣讀《巴黎條約》的預備文件。[9]

加德利於1763年1月2日在倫敦阿靈頓街的家中去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西敏寺

爵位繼承

格蘭維爾伯爵的頭銜傳給了他的兒子羅拔,羅拔後於1776年無疾而終,頭銜斷絕。

引文

參考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