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1号钢琴四重奏 (莫扎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G小调第1号钢琴四重奏,作品号K. 478,是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写于1785年的室内乐作品。
背景
根据Georg Nikolaus von Nissen(莫扎特初版传记的作者,康丝旦采的第2任丈夫)的记载,莫扎特受维也纳乐谱出版商法兰茨·霍夫迈斯特之邀,写作一组三首的钢琴四重奏创作[1][2](一说为六首[3])。当时莫扎特正忙于《费加罗》,不过他亦有急迫的金钱需求,故答允了霍夫迈斯特的要求[注 1]。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手稿显示,作品完成于1785年10月16日(16 d'ottobre 1765),霍夫迈斯特则在12月出版了这首K. 478四重奏。之后,由于K. 478的销售成绩不佳,霍夫迈斯特便拒绝再出版其馀五首作品[注 2]。
根据Nissen所述,霍夫迈斯特认为K. 478的难度过高,对于主要以业馀演奏者为主的室内乐市场来说不甚适合,这亦是他婉拒出版其他作品的原因之一[3]。传言霍夫迈斯特甚至愿意补偿莫扎特的经济损失,以换取他不再继续写作此类作品[2]。出版于威玛的期刊《Journal des Luxus und der Moden》纪载了霍夫迈斯特的看法(1788年6月):“若让能力有限的人演奏,只怕连四个小节都撑不过去,便会解体⋯⋯由训练有素的演奏家研读后所进行的演出,将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5] 这点反应了莫扎特在生前便有的名声,即做为一名极为杰出的作曲者,他的作品经常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注 3][6]。此外,钢琴四重奏在当时仍是少见的曲类,其能见度有限,也限制了乐谱的销路──值得一提的是,贝多芬在1785年也完成了三首同样体裁的作品,当时他15岁,但这些作品在贝多芬生前也未得到出版。
分析
本曲共三个乐章:
- 快板(Allegro)
- 行板(Andante)
- 快板轮旋曲(Rondo. Allegro)
莫扎特对这首曲子的情有独钟,可以从他将其中的主题移植至其他作品的现象得到侧证。在E♭大调单簧管三重奏(K. 498)的终曲乐章中,使用了本曲第1乐章的次要主题。此外D大调轮旋曲(K. 485)则再现了本曲第3乐章的相似素材[3][注 4]。
本曲1785年12月出版时所使用的标题为“为羽管键琴(或古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所作的四重奏”(法语:Quatuor pour le Clavecin ou Forte Piano, Violon, Tallie [sic] et Basse[注 5]),其中对键盘乐器的指陈引起了专家的兴趣。在18世纪晚期,羽管键琴仍盛行于欧洲各地,不过若细察莫扎特在曲中的安排,可以推测他心中所想极可能是使用于协奏曲的维也纳式钢琴。学者Basil Smallman则认为,以K. 478的风格来说,现代钢琴“亦是相当合适的替代方案”[7]。
Remove ads
多数莫扎特笔下的G小调作品(e.g. 弦乐五重奏K. 516、第40号交响曲K. 550)皆具有独特的感征,这个现象已为所有莫扎特学者所认可。而在这些G小调作品中,K. 478可能是最早期的成熟范例。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