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24号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升F大调第24号钢琴奏呜曲,作品编号78,是贝多芬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9年,并于1810年11月由大熊出版社出版。作品题献给他的学生,匈牙利贵族泰丽莎·布伦斯维克英语Therese Brunsvik—亦即是第23号钢琴奏鸣曲中所题献给的法朗兹·布伦斯维克德语Franz Brunsvik的大妹妹。但是,第23号与第24号的创作时间却是相差了四年。

乐曲采用了贝多芬极少采用的升F大调作为主调[1][2],综观贝多芬的其他钢琴奏鸣曲也没有曾采用过六个升记号写成的乐章。全曲亦只有两个乐章,如将所有的反复记号均演奏,整个演奏时间约为10至12分钟。

曾为贝多芬最得意的一位学生—钢琴家作曲家卡尔·彻尔尼曾透露,第23号及第24号都是贝多芬最喜欢的钢琴奏鸣曲(亦有传后来的第29号也是他最喜爱之一)[3][4]

乐曲结构

  • 第一乐章:如歌的慢板—不太过份的快板(Adagio cantabile – Allegro ma non troppo)2/4
    common time
  • 第二乐章:活泼的快板(Allegro vivace)2/4

乐曲分析

第一乐章

“如歌的慢板”前奏部份只有三小节半的长度(共七拍),全以F为底音,并主要维持在F主和弦上,除了第三小节因着前一拍的F属七和弦而和弦解决至B大调的 I6
4
再行进至C和弦,最后返回F和弦解决、并进行快板段。

Thumb

“不太过份的快板”则采用一贯的奏鸣曲式写成,首先的四个小节连起拍构成了呈现部的第一主题,随后的十六分音符八分三连音可视为第一主题的变形,再通过一连串四分音符和弦组的结束主题后,进入了以右手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及左手四分音符和弦的转调过场段,再接着进入以C大调为主的第二主题。

Thumb

第二主题相对较为短小,以三连音分解和弦开始,当完成了第一次的四分音符和弦进行后,三连音变为十六分音符,并在左手的快速弹奏及右手的和弦伴奏下,返回至快板开头或进行发展部。

Thumb

发展部份亦是颇为短小,只有18个小节,先是采用了呈现部第一主题的素材,随即进入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快奏,而第一主题开首的附点节奏则游走于中音区域和低音区域上,在左右手的十六分音符齐奏下,乐曲进入再现部,结构与呈现部几近相同,只是过场部份按一般规举以主和弦完结,并以主调完成第二主题及终结。

Thumb

第二乐章

Thumb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