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5号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A大调第5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号K. 219,是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1775年12月于萨尔茨堡完成。当时只有19岁的他,一口气完成了四首小提琴协奏曲,而本曲便是最后完成的作品。及后,莫扎特再也没有写过小提琴协奏曲。而后期由乐队伴奏的小提琴作品,亦只有和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和创作背景未明的C大调回旋曲。坊间曾经流传过第6号及第7号协奏曲,可是最后都被认定为伪作。
莫扎特的五首小提琴协奏曲中,以第5首为最著名及最常被演奏。一方面对小提琴技巧要求为各首之冠;长度也是最长;同时,他的写作手法和亦跟前四首有不少独特之处,例如第1乐章乐队呈示部后,小提琴先奏出一个极具旋律性的慢板过场后才回到独奏呈示部;第3乐章的土耳其风格回旋曲又比第3和第4的回旋曲更具创意,深深吸引著听众。
此外,本曲的手稿亦不像其他四首被保存在波兰克拉科夫雅盖隆图书馆内,而是被保存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音乐分馆内[1]。
Remove ads
分析
- 第一乐章
开放的快板(Allegro aperto)-慢板(Adagio)-开放的快板(Allegro aperto)
- 第二乐章
慢板(Adagio)
- 第三乐章
回旋曲(Rondo)-小步舞曲速度(Tempo di Minuetto)
本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原是采用现时另外发行的E大调慢板(K.261),不过委约人布鲁勒堤曾经提及过,本曲过于“人工化”[2],他并不喜欢,所以莫扎特便重写整个乐章来迁就布鲁勒堤,原来的乐章则被弃用。后来这曲于1776年成为独立乐章出版。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