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8号弦乐四重奏 (肖斯塔科维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小调第8号弦乐四重奏,作品110,由苏联作曲家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于1960年创作。作品于1960年在列宁格勒首演,演奏者是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演奏团。
创作背景
1960年7月12日至14日,肖斯塔科维奇在不情愿地加入共产党后不久,在东德的小镇戈里施用三天时间创作了这首弦乐四重奏。当时他在为一部苏联和东德合制的电影《五天五夜》配乐,电影的主题是二战时的德累斯顿轰炸。乐谱题注为“献给法西斯主义和战争的受害者”,肖斯塔科维奇的儿子马克西姆认为这是面向所有极权主义的受害者,而其女儿加莉娜称此曲是父亲为自己所写,出版的题注是官方强行所加。肖斯塔科维奇的好友列别金斯基则称,肖斯塔科维奇将这个作品视为他的墓志铭,并且曾计划自杀[1]。
鲍罗丁弦乐四重奏记录了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住处演奏此曲的经历,“鲍罗丁弦乐四重奏希望得到作曲家本人的评价,但是肖斯塔科维奇听到倾注了个人情感的作品被美丽地演绎出来,激动不已,掩面哭泣。演奏家们在曲毕后默默收起乐器,安静离开。”[2]
Remove ads
音乐
第8号弦乐四重奏极其紧凑、专注,由五个相互关联的乐章构成,全曲时长约20分钟:
- Largo(广板)
- Allegro molto(极急速地)
- Allegretto(小快板)
- Largo(广板)
- Largo(广板)
第一乐章由肖斯塔科维奇著名的DSCH动机开篇,缓慢而悲恸。此动机在其余乐章都有出现,也是第三乐章快板主题的基础。此曲有多处引用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其他作品:第一乐章引用了第1号交响曲、第5号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犹太音乐主题在第2号钢琴三重奏中有出现;第三乐章引用了第1号大提琴协奏曲;第四、第五乐章都引用了歌剧《穆森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里的音乐片段[1]。
鲁道夫·鲍里索维奇·巴尔沙伊曾将此曲编为弦乐团版本(C小调室内乐交响曲,作品110a)[3],其他人改编的还有钢琴独奏[4]、定音鼓小协奏曲[5]等版本。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