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管伟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管伟邦(1974年),出生于香港,是一名当代水墨画家,[1]主要以山水、丛林为创作主题,同时亦牵涉新媒体装置艺术,以突破水墨创作的平面性限制,并重新演绎笔墨和题材格式的创新风格。[2]自90年代开始于香港及亚洲和世界各地举办个展和参与不同的联展,[3]作品广获各类艺术奖项肯定和博物馆收藏,包括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4][5]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6]香港艺术馆[7]现主要工作及生活于香港,任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8]

学经历

年轻时他便开始对如西方艺术、油画、素描等视觉艺术感兴趣,[9]于1992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艺术系就读时蒙国画家周士心教授启发,从而专注中国书画创作,尤其钻研国画的创作概念、笔墨技巧,文人画精神及其思想,[9]其后取得学士学位。2000至2002年,又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修读硕士课程,期间深受香港新水墨大师吕寿琨作品启发,[10][11]探究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在勇于立新求变之馀,作品亦保留传统国画的精神与概念。2012年再于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艺术系深造,并取得博士学位。[12]

作品风格

管伟邦的艺术风格为将国画中的文人意象和传统笔墨,藉著各种形式与媒材转译,进而重塑山水及文人画传统[13] ,并与当代议题连结,将艺术创作成为一面反映时代的镜子。[14]管伟邦的作品依创作主题与风格区分 ,可分为以下四种风格:

“白黑山水”:为管伟邦“水墨形式的当代趋向”创作的启程,透过“经典再造”的概念,以松、竹、江岸为题,沿用国画的泼墨、留白、写意、勾皴点染等笔墨语言,表现阴阳虚实的概念,并探究媒材(纸、绢及墨)各种展现,并展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与情怀 。[15][16]主要代表作品为《墨团团》(2017)、《黑团团》(2017)及《经典再造》(2017)等作。[17]

“文化山水”:灵感得自管伟邦2010年漫游京都岚山竹林小径之感。以绿竹为主题,多采分屏格式创作,有若窗框外望,带入现代生活的窗景、萤幕式视觉经验。[15]代表性作品《菉竹猗猗》(2014)[17] ,为目前最大尺幅的作品之一 。除了国画的传统意涵,也带入日本的“侘寂”美学,并打破传统水墨的观看方式。

“水墨以外”:透过机械、录像、声音与灯光装置作品,营造出“可观、可行、可游”的空间,将观者带入艺术家所构想的意境之中。[18]代表作品为《律动》(2017)[17] ,由十把绘有飞舞蜜蜂的团扇构成,随著机械律动起伏,引我们回想起在大自然中享受清凉的空气与虫鸣声响的愉悦感动。

“社会山水”:创作以社会运动为主题的综合媒材纸本作品。创作主旨意在连结当代社会民情及时代议题,使艺术作为一面镜子,冷静地为时代做纪录,代表作品为《1112》(2020)[19]及《狮子山》(2019)[20]。管伟邦自述:“我不想煽动,亦不想沉默,只是在想如果艺术是一面镜子,可反映历史、反映时代,那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留下来,让下一代知道今天香港所发生的。”[14]

Remove ads

个展纪录

2021《坐看云起—管伟邦个展》[21],亚洲艺术中心,上海

2020《管伟邦:君子之境(暂译)》[22],嘉图现代艺术,香港

2019《神游:管伟邦个展》[23],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2017《清风徐来:管伟邦个展》[24],亚洲艺术中心,台北

2013《管伟邦:此时彼地》[25],嘉图现代艺术,香港

2013《管伟邦:意境》[26],AO Vertical 艺术空间,香港

2013《转置:管伟邦当代水墨个展(暂译)》[27],东亚艺术博物馆,英国 

2011《流连:管伟邦国画创作展》,香港浸会大学,香港

2011《管伟邦─山水图像》,嘉图现代艺术,香港

2010《国画:当代诠释(暂译)》,Blue Lotus 画廊,香港

2009《过去转成现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

2009《管伟邦:经典再造》,Blue Lotus 画廊,香港

2002《向高山举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

奖项及成就[7]

2012《台北国际现代水墨双年展》

2012《香港当代艺术奖》

2010《第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2009《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

2009《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8《香港艺术中心三十周年艺术奖》

2008《超以象外 — 中国抽象绘画》

2005《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05《香港艺术双年展》

2004《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03 香港艺术发展局颁《艺术新进奖》

1998《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

1996《当代香港艺术双年展》

1996《许让成艺术收藏奖》

1994 夏利豪颁《优异奖》

公共收藏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典藏:“竹林”(2010)[28]、“经典再造”(2009)、“松碧森森”(2015)[29]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典藏:“绿竹猗猗”(2010,2012年润色)

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典藏:“上.下”(2011)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起舞弄清影”(2014)[30]

香港艺术馆:“仿王洽四屏通景山水”(1998)、“经典再造”(2008)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香港立法局:“瞻彼淇奥”(2011)

香港国泰航空公司:“会弁如星”(2016)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