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伊林

苏联作家(1896-195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伊林(俄语:М. Ильи́н;英语:Mikhail Il'in;1896年1月10日—1953年11月15日),“伊林”是笔名,全名系伊利亚·雅科夫列维奇·马尔沙克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是前苏联科普作家,也是俄文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

生平

1896年,雅科夫列维奇生于乌克兰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巴赫穆特市(今阿尔秋莫夫斯克)。1915年,入圣彼得堡大学修习物理数学。1922年,就读列宁格勒科技学院,1925年毕业。随后,雅科夫列维奇进入工厂工作。1929年,因健康因素而退职,此后专职写作。

1927年出版第一本科普作品《桌子上的太阳》。随后以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普通事物为题材,写出供儿童们阅读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1929年)。1930年又出版以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题材的《一个伟大计划的故事》一书,得到高尔基很高的评价。此书以及1935年出版的《山与人》和《十万个为什么》,都被译成很多国家的文字,包括中文在内。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汽车怎样学会跑路》(1930年)、《物质的故事》(1936年)以及《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曾荣获劳动红旗勋章。

其兄山谬尔·马尔沙克是一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为了区别,雅科夫列维奇以笔名“米·伊林”发表作品。[1]其妹莉亚·马尔沙克俄语Елена Ильина(笔名艾莲娜·依利纳)则是一位小说家

1953年,于莫斯科逝世。

Remove ads

作品

米·伊林的作品作为许多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华语世界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老一辈和50年代成长起来的科普作家,都从其作品中得到启发。

他自小酷爱阅读,喜欢大自然、做实验,童年时仔细观察各种生物和天文地理,这使得他日后的创作有著扎实的基础。一九二七年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洁”可以概括伊林的写作特点和优点。[2]

除了科普文学,伊林亦曾写过讴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五年计划的故事》。他曾于1939年获颁劳工红旗勋章英语Order of the Red Banner of Labour

作品列表

科普:

  • 桌上的太阳(Солнце на столе),1927
  • 几点钟(Который час?),1927
  • 黑白(Черным по белому),1928
  • 十万个为什么(Сто тысяч почему),1929

历史人文:

  • 五年计划的故事(Рассказ о великом плане),1930
  • 山与人(Горы и люди),1932
  • 人如何成为巨人(Как человек стал великаном),1940-46,与其妻艾莲娜·席格合著

链接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